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潮汕过端午节可引用一首诗来概括“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端午节有不少习俗,如忌拜祖先、赛龙舟、吃粽子、吃栀粽、插艾浴(喝)药汤,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等。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一想到就可以大口吃粽子很多吃货开始不淡定了然而吃粽子有很多讲究和禁忌每年因吃粽子而身体闹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数
67岁的黄大伯前天,他买回一些蛋黄粽,便一口气吃了两个。吃完粽子不一会儿,他就感到胸口发闷,心脏剧痛透不过气。医院。医生检查发现,黄爹爹的心绞痛犯了,正是之前吃的两个粽子闯的祸。后经对症治疗观察,老人的疼痛才得到缓解。据医生介绍,粽子主要是用糯米制成,糯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所含糖分较高。且糯米黏性大,难消化,长时间“停留”在胃中,也易增加对糖分的吸收。
另据街坊消息,普宁的一位陈大姐这两天几乎一日三餐都吃粽子,有时夜宵还再吃一个,结果胃部开始胀痛,后来又呕吐、腹泻起来,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患上急性胃肠炎并住院。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粽子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
四类人群要慎食粽子
1、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糖尿病患者
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3、胃肠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4、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端午节吃粽禁忌
1、忌未熟先吃
包粽时,我们不要将粽包得太大,否则便难以将它弄熟。粽子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对健康有损。
2、忌保存太久
已包好的粽最好尽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只保存3-4日,吃时亦要再次加热。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洁卫生,最好放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3、忌大量进食
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却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肠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较差,所以吃粽时必须有节制,并且尽量趁热吃,以免冷却后更难消化。
4、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5、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
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6、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
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7、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粽子虽然味美,但不宜多吃,易引起肠胃不适。粽子清香糯滑,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热量约为至千卡。医生建议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请大家互相转告!(转载自潮阳生活圈)白癜风早期症状图片怎样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