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天津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今天正式进入小雪节气
天儿是越来越冷了
那温度
一个字
真叫一个爽啊
(哈哈哈~~~小编的脑子好像被冻住了!)
都说南方御寒靠属性、北方御寒靠装备,但是,现在很多人免疫属性下降,装备还跟不上。所以,御寒基本靠“抖”!各种疾病就容易趁虚而入!把你折腾够呛不说,原本的一点点“属性”还给毁了。
今天,专注提供养生知识20年的小编,就来教教您如何预防冬季病!赶紧前排占座吧!
入冬后,气温大幅骤降,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寒潮,“冬季病”迎来高发期,一些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儿童容易“中枪”。快来看看都有哪些磨人的“小妖精”!
胃肠道疾病关于肠胃疾病,小编曾发过一篇文章
您还记得吗?
想了解之前的内容
还不快戳下方链接!!
↓↓↓
微课堂
当这些都不能吃的时候,你该注意了
攻击人群:暴饮暴食者,饮食不规律者,大量饮酒者,慢性胃病患者。
攻击方式:冬天早晚温差大,冷空气容易刺激胃肠,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多发;人们容易大吃大喝,摄入过多的热量或酒精,引起胃肠黏膜损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消化道出血;此外,冬季也是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期,尤其要警惕儿童感染。
应对招数:
注意保暖,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辛辣、油腻、煎炸食物。慢性胃病者要少吃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等。如出现胃部不适或疼痛、返酸、暖气、饱胀感、恶心、呕吐甚至黑便等可适当服用中药缓解病症,如未好转应及时就医。呼吸道疾病攻击人群:老人,儿童,免疫力低下者。
攻击方式:天气变冷后,雾霾加重,最先经受考验的是呼吸系统。例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最喜欢趁着寒冷“入侵”,同时雾霾更是不会放过作乱的最佳时机。
应对招数:
首先注意保暖,室内室外衣服更换,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一旦发生传染病要及早隔离,不要擅自滥用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其次推荐打流感疫苗,加强锻炼提高体质,保持室内通风,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一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医院就诊拍片。防霾护肺,可从清热润肺做起!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有润肺、清肺等作用。主要成分包括枇杷叶、川贝母、桔梗、水半夏等药材,通过中药调理,清热润肺,滋润肺部器官,提升肺部抵抗力,呵护肺部健康。支气管疾病攻击人群:老年人、儿童,慢性支气管疾病患者。
攻击方式:寒冷天气导致冬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容易在此时复发或恶化,同时急性支气管炎也在冬天多发。
应对招数:
慢性支气管患者平时可适当进行耐寒运动,增强体质。如遇雾霾期间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并可利用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老人、儿童、体弱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要正确治疗,有变化及时就医,防止发展成支气管疾病。支气管哮喘这类的疾病,中医讲久病伤阴,所以这些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人都有肺阴虚的症状,可适当服用养阴清肺糖浆增强肺部的免疫力。口角炎攻击人群:各类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儿童。
攻击方式: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发生在口角黏膜的一侧或二侧,最初表现为口角上发红发痒,接着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或裂痕,张嘴时拉裂而易出血,使患者吃饭说话等都受影响。冬季因为气候干燥、天气寒冷,更容易患口角炎。
应对招数:
口角干燥不要用舌头去舔,防止口角变得更易干燥出血,以及细菌侵入口角引发炎症,可随身带一支润唇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维生素B2缺乏而诱发的口角炎。得了口角炎,不要认为是“上火”而轻视,因为口角炎有不同的病因,医院就诊,对症下药。心脑血管疾病关于心脑血管的知识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也可点击链接查看之前的内容哦!
↓↓↓
你还年轻,但是血管不再年轻
攻击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攻击方式: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等。冬季气温低,引起机体外围的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容易造成患者的头晕、胸闷、心悸甚至摔倒、意识不清等。
应对招数:
注意保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心脑血管患者应减少晨练,最好在上午10点后出门,不要选择跑步、跳绳等激烈项目。慢性病患者要按时服药,可以服用舒脑欣滴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可有效缓解头痛、头晕、视物昏花、健忘、失眠等症状。控制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慢性病的老人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一旦发病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感冒有时候一有头疼脑热
你就觉的自己身体欠佳
好像又感冒了
可是,感冒也分很多种
你晓得吗?
↓↓↓
养生微课
你是不是又感冒了
攻击人群:各类人群,尤其是经常出入拥挤公共场所的人、老人、儿童。
攻击方式: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均由病毒传播。前者症状为咽痛、喷嚏、流鼻涕、咳嗽等,一般不发热;后者症状为高烧、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传染范围大。感冒一般有自限性,但体弱者可能出现肺炎、气管炎等并发症。
应对招数:
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室内注意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等。平时多饮水,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老人、儿童等及时注射流感疫苗。感冒后不可乱用药,在医嘱下可服用感冒软胶囊有效缓解由外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等症状。同时银翘解毒片也可以缓解发冷发烧,四肢酸懒,头痛咳嗽等感冒症状。冻疮攻击人群:儿童,女性,常处于寒冷环境的人。
攻击方式:皮肤在遭遇寒冷、潮湿等环境下,局部小动脉,久而久之血管麻痹,造成扩张,血液淤积,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就导致了冻疮的形成。
应对招数:
加强锻炼与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注意局部保暖,可经常摩擦手部。防止潮湿,保持干燥,平时洗手、洗碗等用热水,洗完之后一定要及时擦干。手套、鞋袜不宜过紧,脚爱出汗的人要选吸汗能力强的鞋垫,以保持鞋垫干爽。易受冷部位擦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如果已导致冻疮,可涂抹京万红,京万红软膏是由地黄、当归、黄柏、紫草、红花、苍术、赤芍、黄芩、川芎、乳香以及没药等30多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皮肤瘙痒攻击人群:中老年人。
攻击方式:冬季人体皮脂、汗液分泌减少,尤其是皮脂腺、汗腺萎缩的老年人表现更为突出,导致皮肤较干燥,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及瘙痒,常出现在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等位置。
应对招数:
冬季适当减少洗浴次数,特别是老年人不要天天洗澡。洗澡时间不要过长,水温保持在40℃以下,避免经常搓洗皮肤。选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沐浴露,浴后全身涂抹滋润保湿的润肤剂。出现瘙痒,尽量不要抓,防止皮肤破损引发皮炎、湿疹。皮肤瘙痒者要避免情绪激动,少饮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当然,除了以上8种常见的冬季病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病症,也会不知不觉的缠上我们。要想远离疾病,除了加强锻炼、注意保暖的“老生常谈”外,其实还有许多小细节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如果做到下面十“点”,入冬防病那才真的没问题!
多“点”水: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以帮助人体利尿排毒。冬季一般每日补水量大约为~毫升即可。
多“点”汗:多产生热量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点汗。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比如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不宜大汗伤身。另外锻炼项目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来加以区别:例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来进行锻炼;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应避开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
防“点”菌:备好急救药
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老人家中需要备好急救药品,以预防大风降温天气时外界环境对身体的不良刺激。
调“点”神:消灭心理流感
“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季节性的常见心理小障碍,尤其在万物失去生机的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老人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排解烦闷和抑郁的活动,例如与老友叙旧、冬赏雪景等,都能帮助消除烦闷、调养精神。
早“点”睡:保证充足睡眠
冬天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不宜消耗过多。立冬后,老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护“点”脚:足部防寒要保暖“寒从脚底生”,足部保暖防寒很重要。如果足部受凉,则极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等疾患。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的同时,最好多加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还可以诸如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来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饮“点”茶:喝茶提神醒脑
冬天多饮热茶,能帮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冬天喝茶以甘温的红茶为佳,其所含的丰富蛋白质和糖,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帮助去油腻。
通“点”风:记得开窗通风
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一般室内应控制在16~22℃为好。
喝“点”粥:晨起服热粥
冬天晨起服热粥,能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还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冬天食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安神养心的桂圆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胃理肠的鲫鱼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等也是很好的选择。
进“点”补:此时养肾最关键
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立冬养生要科学进补。可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补肾的食品,如山药、黑木耳、栗子、核桃仁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
中新药业
温馨提示
预防冬季病要加强保暖,积极锻炼,开窗通风,勤晒太阳,睡前温水泡脚,加强饮食营养;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天冷时应减少晨练,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文章内容由微天津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天津(v-tianjin)
编辑:张近祚
白癜风会治好吗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