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的报告指出,在1~5岁儿童中,腹泻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有75.1万,占儿童基本死亡的10%,中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国内部分省市的调查结果,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2.5-3.4次/人年,所以,对家长而言,照顾腹泻的孩子几乎是必经的过程,没有谁能逃得过。
在孩子腹泻期间,我们一定要学会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脱水,什么情况可以在家护理、什么情况需要带孩子立即就医?因为程度较重的脱水需要静脉输液,补充水份和电解质。一旦错过时机,容易发生休克,甚至死亡。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什么,怎么治疗?本帖都有说明。
腹泻的诊断在了解腹泻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下宝宝正常的大便。小婴儿,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母乳有轻泄的作用),一般大便次数较多、偏稀,甚至可能一天拉10次以上;有些宝宝每次喝完奶都会排便,这是口结肠反射的表现。(“口结肠”反射的意思就是嘴巴吸吮了,就会促使结肠蠕动、排便)颜色可以是黄色、褐色、绿色,含有颗粒(奶瓣),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能通过简单描述大便稀、次数多来判断婴儿腹泻。
婴儿期排便情况不稳定,与进食的关系较为密切,总体来说,只要宝宝饮食好、精神好、发育好,就不必太过于纠结大便的颜色(除了新生儿的大便白陶土色,或大便中有血)、次数和性状。
急性腹泻病的诊断: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作出判断。
★必备条件: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辅助条件:大便次数比平时明显增多。
——小宝宝次数是平时的2倍,大宝宝一天出现3次以上的稀便。
★性状改变比次数重要!
腹泻的原因感染性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
★细菌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弯曲菌属等。
★肺炎、上感、泌尿系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也时常有腹泻症状。
非感染性
★过敏性腹泻、药物性腹泻(比如抗生素)、肠易激综合征等。
我国小儿腹泻病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6至8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至12月,80%病原为轮状病毒。
腹泻的检查★大便常规:对所有的腹泻患者都建议进行大便检查。
?大便常规报告单以“-”代表结果正常,以“±”代表结果可疑,以“+”代表阳性,并且从“+”到“++++”表示递增的严重程度。
?若大便呈稀水样,大便常规未见或偶见红/白细胞,结合病史可考虑为病毒感染、并发乳糖不耐受。
?若大便有黏液、脓血,大便常规白细胞和/或红细胞10~15个/HP(一个+),结合病史可考虑为细菌感染,并须做进一步的大便培养和药敏检测。
★大便培养:伴随发热或大便中有脓血等情况。
★尿培养:怀疑泌尿道感染时。
★影像学检查:果酱样大便、阵发性哭闹等情况需要排除肠套叠。
★血液检查:静脉补液时需要监测电解质水平。
腹泻的护理与治疗★脱水的评估
程度较重的脱水能够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跟成人相比,小儿更易脱水(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量约占细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是1/7),掌握脱水程度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下图字比较小,可点击图片后放大看)
一旦发生重度脱水,孩子需要就医诊疗,可以考虑静脉补液。
宝宝无脱水或轻中度脱水,可以先在家护理;腹泻,并伴随有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出现持续24~48小时的发热
★持续12~24小时的呕吐,呕吐呈绿色、带血丝或呈咖啡渣样
★一岁以下的宝宝几个小时不吃不喝
★大便有较多的血
★严重的腹痛、剧烈的哭闹
★腹部隆起或肿胀
★出现皮疹或黄疸
腹泻的用药1、补液盐
轻度到中度的脱水可以考虑口服液体来补充水份,前提是孩子能喝得下,没有频繁的呕吐。目前WHO推荐新的低渗ORS液,首选ORSIII,没有ORSIII可用ORSI稀释1.5倍来代替。
★ORS液应该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一次性配置好
★ORS液不易变质,配置好后每次倒出到另外的容器中给孩子喝,避免唾液污染,原容器中的部分室温保存24小时没有问题
补充液体的关键是均匀慢速,一次饮用过多可能会导致或增加呕吐,最好的做法是每次倒出少量,每隔几分钟让孩子喝几口。
★预防脱水或轻微脱水,每次稀便后补充适量:
?6个月以内,50ml
?6个月——2岁,ml
?2——10岁,ml
★中度脱水,根据体重计算ORS液用量
?4小时内服完(大约每分钟2~5ml)。
?临近4小时或4小时后,宝宝仍有脱水表现,需要调整补液方案。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要考虑改为静脉输液:
1、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
2、ORS液服用量不足
3、频繁、严重的呕吐。
2、锌
在儿童急性腹泻补锌上,WHO和西方国家权威机构的推荐程度不同。整合文献的分析不足6个月的患儿,补锌有可能适得其反,但6个月以上患儿的大型随机双盲实验目前还没有结果,就目前的证据来看,补锌益处难说,反而可能会增加呕吐的机会。
WHO的推荐是这样的:推荐5岁以下急性或慢性腹泻患儿,在进餐后给予补锌治疗,持续10~14天,用量见下:
★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但是实际上我们不建议6个月以内患儿补锌!
★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
★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mg、葡萄糖酸锌mg。
所以结论是补还是不补呢?LIGHT的建议是:6个月以下患儿不补,6个月以上补了没有呕吐,那就补个安心吧。
3、益生菌
★有争议,部分研究显示肠道活菌制剂对部分疾病有益,部分显示无用。
★可考虑使用益生菌的腹泻。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LactobacillusrhamnosusGG(LGG)和S.boulardii(布拉氏酵母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预防院内感染性腹泻LGG
★不推荐使用益生菌的腹泻。
?对侵袭性的细菌导致的炎性腹泻不推荐应用
所以结论是吃还是不吃呢?LIGHT建议是:(权威机构还没有提供有效结论前)不吃。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在国内治疗儿童腹泻方面使用非常广泛,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儿童腹泻指南中,指导意见为补液但不止泄,并不推荐婴幼儿使用蒙脱石散。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中认为蒙脱石可以缩短急性水样腹泻的病程,减少腹泻次数和量,推荐用法和用量为:
?一岁以内:3克/日,分2次服用
?一岁以上:3克/次,3次/日
★所以结论是吃还是不吃呢?LIGHT建议是不需要吃,但是如果你很想安心一下,那就吃吧。
5、抗生素
?如果大便常规提示细菌感染(可见较多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或大便培养出致病菌,就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有全身症状的,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对由细菌和部分病原体(比如阿米巴原虫)感染的腹泻有效。
6、止泻药
腹泻是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多数情况下是机体想把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排出去。
?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使用止泻药,有风险!
?盲目止泻延缓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排出。
?被感染的体液留在肠道,无法供身体应用可能导致隐性脱水。
★止泻和镇咳一样要特别谨慎,WHO不推荐婴幼儿使用止泻药物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中认为消旋卡多曲能缩短急性水样腹泻患儿的病程,在最初24h内能明显地控制腹泻症状,推荐作为ORS的辅助治疗,餐前服用,疗程5d或用至恢复前。
腹泻期间的饮食腹泻期间,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但是在研究上没有证据表明必须有特殊的忌口(除非疾病本身有特殊禁忌的)。饮食上给孩子提供孩子愿意、容易接受的,相对容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即可。几点参考如下:
★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疾病期间,大多数人类都会伴随一些食欲不佳,孩子也是一样的。未添加辅食的孩子,则少量多次的增加哺乳的次数;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流质食物的摄入(如白开水、粥等)。
★避免高糖分的食品。
★疾病期间不要增加新的辅食。
★优先选择孩子喜欢的营养食物。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营养食物”,而不是垃圾食品哟。有些孩子腹泻期间,除了奶,一点固态的东西都不肯吃,家长非常焦虑。其实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已经在逐步恢复,且保证了奶、水的供应,24小时没有补充固体食物也不需要强求的。这种厌食的时间通常不会很长。
腹泻的预防腹泻的预防除了讲究卫生,勤洗手外,还包括疫苗(主要针对轮状病毒感染),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也非常重要。
?轮状病毒是全球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排名第一位病原。
?轮状病毒A型引起的腹泻每年导致全球将近50万5岁以下小儿死亡。
?中国每年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约万,死亡近4万例。
?病毒生存力强,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英文:Rotavirus,RV
?发热
?呕吐
?腹泻——蛋花样便或水样便
?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
?致命后果——重度脱水
★初步诊断:季节特点(10月至次年2月)+临床症状。
★明确诊断:大便化验。
★唯一有效的办法:接种疫苗。
?国产一代口服疫苗保护率在60-70%左右,三岁内每年服用一次。?进口的轮病疫苗,保护率更高,要求6个月内服用2~3剂,但目前国内还未引进。
又叫肠胃型流感
英文:NorwalkViruses,NV
?恶心、呕吐
?腹泻
?腹痛、腹部痉挛
?全身乏力、头痛、四肢瘙痒
?发热
★初步诊断:常发生在11月到4月的冬季期间,没有流感的呼吸道症状。多发于半封闭式用餐场合(如游轮、幼儿园、夏令营等)。
★明确诊断:大便化验。
★治疗办法:认真洗手、生吃瓜果需彻底清洗、杜绝不洁水源、隔离病患、严格消毒病患的餐具和其他用品(比如床单被褥等)。目前暂无疫苗。一般诺如病毒的病程为三天,儿童和老人可能病程可能加长,如果出现严重症状需要就医住院。
☆☆以上知识,资料参考来源《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WHO哪家白癜风能治愈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