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发现,治疗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一般取穴较多,如内关、足三里、中脘等。但唯取阳陵泉穴或承浆穴见较快,疗效高。一般在30秒~1分钟,症状即可缓解,患者顿感轻松。
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是由于贲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食道,刺激黏膜引起的炎症。主症为胃脘、胸骨后烧灼性疼痛不适,吐酸、吞酸,胃脘胀满,呃逆反酸。本病常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属于中医反胃、吐酸、胃脘痛等范畴。
中医认为胃与脾相表里,食道下连胃,脾胃功能与肝疏泄相关。因此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本病与饮食不节,思虑伤脾,气怒伤肝,烟酒刺激,脾胃运化失调,胃气上逆有关。
1.肝胃不和胃脘、两肋胀满,嗳气反酸,胃脘或食道热灼感,心烦易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阴虚胃热口干口苦,心烦易躁,口腔异味,胸脘胀满,热灼感时时发作,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3.瘀滞化热嗳气嘈杂,胃脘胀痛,口腔异味,饭后热灼感,隐痛不适,舌质淡红,脉细数。
1.治疗原则:疏肝理气,降逆和胃,除湿化痰,制酸止痛。
2.以肝胆经、任脉等经络取穴为主。
舒筋堂案例:
患者女,53岁,反流性食管炎多年,现胸骨后烧灼感不适,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胸腹部胀满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舒筋堂中焦疏通常用穴加公孙穴,内关穴每次留针30分钟。
另服小柴胡汤3次症状明显减轻,胸腹部胀满消失,咽部,喉部烧灼感消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