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今天就来教教大家三个最常用的穴位,以及它们的按摩方法吧!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经常按揉可以缓解眼部疲劳,干眼症等,按揉风池穴,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预防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取穴方法: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如若取穴正确,轻轻按揉会有一定酸胀感。由轻到重用大拇指轻轻按揉,同时闭眼休息,课间或者工作间隙按几分钟,保证了用眼的健康,减轻了眼部的负担,总强过刷手机,费时又伤神。
养胃穴:中脘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通经活络:合谷穴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时常按揉可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好啦,这就是今天教大家的健康小知识啦,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身体亚健康已经成为常态,大家平时一定要注重养身保健,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大家下期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