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有一种病毒感染高发
餐馆、学校、托儿所、医院、邮轮……
都可能有它的身影
而且,目前还没有疫苗和特效药!
诺如病毒来了
近期厦门已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
上周,2岁的园园上吐下泻,医院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三四天后,他的病情刚有好转,妈妈和奶奶也开始腹泻了。医生诊断,这家人是因护理不当出现了诺如病毒传染。
原来不是食物中毒啊
最近,中招“诺如病毒”的市民不少。医院统计数据,全院上周接诊的病毒性肠胃炎患者就有近名。医院接诊的病毒性肠胃炎患者也明显增加,诺如病毒感染者占大部分。
到底什么是诺如病毒?听听疾控专家怎么说——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胃肠流感”不同于流感病毒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性强,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搞好个人及饮食卫生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感染诺如病毒会怎样?呕吐症状最常见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感染后多在48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故也称之为“冬季呕吐病”,病程一般2-3天,预后良好。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由于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所以积极预防是最重要的!
不宜自行补水
不过,疾控专家特别强调,患者不能自行通过喝水来补充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这样反而可能会加速脱水,医院进行特殊的医学观察。特别是儿童、年老者和不能自理的所有年龄段人。
患者呕吐物附近要清理消毒
在预防上,直接接触患者就易被传染,且食物和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因为病毒很小,十几个病毒颗粒就能使人发病。
对此,疾控专家提醒市民,诺如病毒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呕吐物附近任何表面都应该被迅速清理和用漂白剂消毒,然后冲洗干净。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应当扔弃。纺织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高温清洗。
食用生蔬菜要洗净
牡蛎等应该从正当途径获得和保留适当的证明材料。
食用生蔬菜前应当彻底清洗。对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家庭成员进行隔离治疗,发病期不要为他人准备食物或照料他人,避免污染食物或将病毒传染别人。
另外,寒冷季节高发的病毒性腹泻感染除诺如病毒外还有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这些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病毒都需要市民讲究卫生加以注意。
春季还要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厦门人特别喜欢吃水产品
有人为了吃到最鲜嫩
只用火锅烫一下就下肚
这种食用方式潜藏着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近年来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有上升趋势,春季正是食源性寄生虫病多发期,大家要注意预防寄生虫病,杜绝生食,谨防“病从口入”。
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虫呢?
通过人们进食而感染的寄生虫叫做食源性寄生虫。目前食源性寄生虫主要有管圆线虫、肺吸虫等。田螺、小龙虾等淡水的鱼虾贝类,田鸡和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肉类以及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都有可能携带寄生虫。不过,这些寄生虫在摄氏度的高温下,几秒钟就能被杀死,市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预防。
吃螺类要当心!不要生食或吃不熟螺肉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主管医师陈华芳介绍,“一旦感染了管圆线虫,幼虫会在人体中移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近期食用生食或半生食的螺类如福寿螺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
吃小龙虾要当心!可能感染肺吸虫人如果生吃或者吃了半生不熟的小龙虾,就有可能感染肺吸虫。肺吸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肺部,轻者可表现为咳嗽、胸痛等,严重的可能引起肺部大出血,使器官阻塞,导致死亡。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食用螺类、小龙虾、生鱼片等水产食物时一定要注意清洁、烹饪和消毒。即便是看起来无害的菱角、荸荠等也要煮熟煮透。陈华芳强调,“大家要注意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家庭操作中要注意生熟食分开。”
快告诉更多人!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刘蓉通讯员陈赟
编辑:梁辰值班主任:蔡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