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殖技术分享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是阻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仔猪其病死率极高可高达到%,不但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影响着我国猪肉市场质量水平,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极为必要。
一、猪病毒性腹泻的概况
猪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R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等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在各日龄猪群中都有可能发生,其中在仔猪当中尤为多发。患猪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传染性较强,主要侵害大型养猪场,且呈现出大范围普遍爆发的特点。不同病毒类型的腹泻传播速度也不相同,其中PEDV的传播速度最快,一般4天左右就会在整个猪场内普遍爆发。年在英国首次发现猪病毒性腹泻,年前后该病毒传入我国,在部分地区发现爆发,但是并不严重,未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年10月份由于病毒的变异,毒力增强,该病在我国各地区的养猪场中大范围爆发,且呈现出不断加重的趋势,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打击,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直至现今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
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
1、病原复杂:引发猪病毒性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极为复杂,目前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RV、PEDV、TGEV单一病毒、混合病毒或细菌,主要以PEDV为主,其次是TGEV。而各种病原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中,为病情的流行爆发留下隐患。而养殖者判断是否存在病毒的主要依据是通过眼睛观察,这样就直接导致无法发现养殖场中潜在的病原,增加了病情流行的风险。
2、流行时间长:以往猪病毒性腹泻的病程相对较短,流行时间行短,一般流行时间为一个月左右,病情较好控制。但是近几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的病程延长,流行时间超过三个月之久,甚至长达半年以上。有的猪群在康复之后很快又会感染,这主要是由于猪病毒性腹泻各病毒之间没交叉免疫,在患一种病毒腹泻后仍可能由另一种病毒引发再次腹泻。我地区病情流行时间在4个月左右。
3、呈现季节性流行特点:猪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春阴冷潮湿的季节。我县的爆发时间集中于12月至来年3月,但是在其他季节也有爆发,爆发次数在5次左右。
4、大规模的养殖场病情严重:猪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现病猪,其病毒会随着病猪粪便排除后经环境、水源、饲料、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在大型养殖场中传染性更强,很难控制传播,往往会在2天左右传遍整个养殖场,病情极为严重,损失极为惨重。
5、仔猪发病严重
:猪病毒性腹泻在各日龄的猪群中都有发生,但是成年猪发病后一般可以在一周内不经治疗自行康复。但是仔猪患病后病情较为严重。发病仔猪往往在出生后3天以内开始出现呕吐、排黄色油状或黄色水样粪便,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病情迅速发展,开始出现脱水、严重消瘦等现象,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仔猪很快就会死亡。但是任何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对于仔猪而言其药效都极为有限,其病情进展很快,仔猪往往在发病的1-3天死亡,往往在药物还未发生良好药效时仔猪就会死亡。
三、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效防控病情是保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防控建议:
1、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控病毒性腹泻的关键。首先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消毒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其次工作人员在进入养殖场前穿专门的服装进入养殖场;另外要对产房进行重点管理,搞好保温工作,保持干燥,为母猪及仔猪创造适合的生活环境,保持适度和温度的适宜,定时进行通风、消毒。
2、坚持自繁自养:规模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以减少疾病的引入和传播。如需要引种,解决猪源问题,必须了解当地疫情,严格检查猪群健康状况。引入后及时免疫接种并隔离观察30天以上,证实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3、科学免疫:现阶段并没有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的良好药物,因此疫苗接种是该病防控的关键。但是养殖户必须选用正规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并对所有猪群进行免疫接种,避免由于接种不全引发病情。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