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推拿方法
1、推天柱骨-次
?
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手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力度可较大些)。
功效:降逆止呕,清热解表。
2、逆时针运内八卦次
?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手法: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
作用: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素食。
3、清板门2分钟
?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称揉板门;用拇指桡侧从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4、清胃经次
?
位置:位于小儿拇指第一指骨掌面。
手法:用拇指螺纹面来回推小儿双手胃经各次。
作用: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
5、按揉足三里2分钟
?
位置: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手法:用两拇指指端分别点按两侧足三里,以产生酸胀疼痛为宜。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如果有腹胀现象还需要:
6、按揉天枢穴2~3分钟
?
位置:于腹中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手法: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次。
作用: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治疗便秘、治疗腹胀、肠鸣、痛经、肾炎等。
7、揉中脘和分推腹阴阳各次
?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作用: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温馨提醒
1、发热是身体与病邪的一种抗争反应。细菌病毒侵犯身体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升高体温,对抗病原体。
2、如果孩子发热38.5以上,建议先口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较安全),未退烧期间(口服退烧药大多30-60分钟起效),可采取小儿推拿或物理降温辅助退烧。
3、小儿发热推拿法注意事项:
推拿介质:凉水、稀释酒精(约30%)
力度:从重从快,哭闹发汗(适中,遍身微汗最好)
治疗原则:清热+发汗+补水+祛邪
小儿发热护脑,可以加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昨日小亲有介绍,各位宝妈可以查看亲亲宝宝网的历史消息观看哦~
手法做完后一般能使体温下降0.5-1度,注意汗出后避风及补充足够水。
4、发烧、感冒期间要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汤、粥、羹等等,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