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胃肠镜检查前,医生一般会向受检者询问是否同意取活检,做完检查后,有些受检者会被告知取了活检,需要等待几天才能出结果。
那么,取活检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已经做了胃肠镜检查为什么还要进行活检呢?本期由王俊贤主任带您了解肠镜检查之取活检。
01、首先了解下:活检是什么?
活检在医学中属于病理学的一种检查方法。我们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一些可疑的消化道病变,可以通过胃肠镜的活检孔道,用一次性活检钳快速、准确地取得这些病变的黏膜标本,然后送至病理科,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测,以鉴别病变的性质,为胃肠镜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
因为普通的胃肠镜只能在内镜下直观的看到胃肠道黏膜表层的情况,不能对病变部位的性质进行准确的判断,需要活检进一步确诊定性,为胃肠镜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
其实并不是所有行胃肠镜的人都必须做病理检查,镜下观察如未异常黏膜,胃皱隙正常,无合并粘膜充血糜烂也没有溃疡的形成,其实可以不用去活检。
02、哪些人需要进行活检?
胃体发现不规则糜烂、溃疡时应取活检证实溃疡的良恶性。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如发现可疑黏膜也会及时取活检,若是早期胃肠癌,发现及时可行手术治疗,提高生存率。
早期胃癌很隐匿,胃内黏膜与慢性胃炎常无明显差异,遇到此种情况需提高警惕,有必要取活检以明确诊断。
对于早期胃癌,宁可全部筛查,不可漏诊一例。
胃肠道活检非常简便,由于取得的组织仅有几毫米,创伤非常小,患者也不会有额外的痛苦。
03、为什么要进行活检?做活检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活检可以判断胃肠道病变是良性或恶性。
比如,大约2%的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溃疡癌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癌变早期尚未形成明显肿块等典型特征时,往往仅有溃疡边缘黏膜颜色的轻微改变,如果此时对溃疡周围的胃黏膜做病理检查,就能及早发现肉眼无法确定的早期胃癌。
对于胃肠道息肉,也可早期发现并治疗,避免恶变。
一般认为小于1厘米的,癌变率约为1.3%;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可高达50%。如何鉴别消化道息肉的性质,判断其有无癌变等情况,这也要借助于活检来进行。
其次,取活检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
通过胃黏膜活检,可确定受检者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这两种变化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状态,就是说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高,因此,此类患者需要进行定期胃镜检查。
活检可以鉴别疾病性质和发现其他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多见黏膜弥漫性糜烂、溃疡、出血等改变,病理学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炎及隐窝脓肿等改变,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克罗恩病以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为表现,同样也强调活检的作用,病理学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或具备较典型的组织学改变,方可确诊。
另外,胃黏膜活检也可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其他疾病。
04、对于检查中取活检的受检者
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取活检并不疼痛。
胃肠道活检非常简便,由于取得的组织仅有几毫米,创伤非常小,出血量少,患者也不会有什么痛苦。多数患者可自行止血,内镜下也可喷洒止血药物来止血,一般不用担心术后出血的问题,两个小时后即可进食水。但是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的患者,术前需要告知医生,谨慎活检或者提前停药。
活检只是协助胃肠镜诊断,用来明确一些疾病的类型,范围,严重程度等,并非所有取活检的病变都是恶性病变,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耐心等待2-3日,即可得到胃肠镜的病理检查结果。
其次,做完活检后应注意休息,做完活检以后应该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另外,不要吃刺激性的食品,最好不要吸烟和饮酒,保持饮食规律以及排便通畅。
如果病理结果回报之后,医生会根据病情的需要,做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健康提示
胃肠镜作为健康体检,推荐年龄在45岁以上人群常规做一次很有必要。即使没有家族史、幽门螺杆菌阳性、既往患过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均应该重视起来。
因为早期胃癌、肠癌以及胃肠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胃肠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黏膜病变,如果检查有问题,应根据医嘱及时复查。
医院提示:
首先,活检可以判断胃肠道病变是良性或恶性。对于胃肠道息肉,也可早期发现并治疗,避免恶变;其次,取活检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通过胃黏膜活检,可确定受检者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另外,胃黏膜活检也可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其他疾病。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于其他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