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的,三年旧的,再修补三年!
在我国老一辈人的观念中,节俭乃是我们中华民族青年人最应当做的事情,可以省钱就不需花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的固有观念发生了改变,一直坚持节俭思想的老一辈人也随之改变了他们的省钱方式。
也许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那些因为药费昂贵而不敢购买药物的情景。
然而,假如我说,有些老年人害怕药物被丢弃,因此一下子就全部自己服用了,医院洗胃,大家能够想象到吗?
节俭无效实在太糟糕了!
一对年迈夫妻在大扫除时意外发现了一堆过期药,这些药是他们曾经生病时吃剩下的。
他们的子女原本打算帮他们处理掉这些药,然而老人们一直以来节俭的习惯让他们觉得直接丢掉太浪费,于是他们干脆决定将所有药物都吃下去。
没人想到,服用了多种过期药物,导致药物中毒,医院进行强制胃洗治疗,最终花费了三万多才勉强康复。
还有一位网友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她描述道她的婆婆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在家里平时连吃带穿都非常节约。
一次,一个网友突然感冒并发高烧,她的婆婆医院,为她看病开药和打针。
由于针管中药量稍多,故当该网友完成注射后,注射器中还剩下了约一半的药物。
医生说不要了,准备扔掉剩余的药,结果她的婆婆直接建议让医生把剩下的药打给她,因为她看到还有剩余的药。
这位大妈真是敢说啊,我猜当时的医生听完这句话后都有点吓到了。
当然,你以为只有这位大妈敢做敢说吗?
一位网友的母亲为了确保家人能品尝到美味软糯的白面馍馍,不顾自己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问题,亲自动手揉面并蒸制馍馍。
大年初二,这位母亲因为腰痛难以下床,最终不得不入院治疗,情况终于好转了。
为了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母亲,这位网友在新年伊始时直接向单位领导请了半个月的病假,花了元才治好了腰疼。
提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时,一位网友甚至在评论的结尾处高喊道:拿这元,我能买多少馍馍啊!
这位老母亲真是个既要花钱又要遭罪的“人才”。
提及人才时,不得不提一下这位父亲。
一位已经年过80岁的老父亲,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决定自己上山砍柴生火,结果导致了自己受伤。
伤好半个月后,他竟然又上山去砍柴了,这次脚没有问题,但手却折了骨。
他的手好了之后,他又上山了,这次直接移动了眼睛里的晶片,然后又拉柴,结果戳坏了肋骨。
这位父亲真是执着啊,一件事情能反复尝试数十次,而且每次都能获得成功,这可把他的孩子们都搞得焦头烂额。
这位老爷爷只是对自己的孩子唠叨几句,然而这位老奶奶甚至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放过。
为了给老伴儿做一顿美味的野味,网友的母亲特意上山采摘了新鲜的蘑菇,回家炒来与家人共享。
最终,由于食用了有毒的蘑菇,她的伴侣医院,遭受了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之苦。
即使老伴儿的症状再严重,网友的妈妈却只是认为是他身体素质不好,而不是怀疑她自己炒的蘑菇有问题。
最终,当网友的妈妈试了几口剩下的菜后,医院陪她的老伴。
治好病后,两位老人回到家里听说白菜炖蘑菇可以祛毒,于是老母亲就将剩下的菜和白菜再次一起炒。
结果导医院。
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妈像上一位大爷一样,执拗的个性令人畏惧,然而这种行为确实非常危险,大家千万不要效仿哦!
看完以上网友的描述,甚至有人将当代老年人的无效节俭划分成了几类,邀请大家来看看你家的长辈属于哪一类。
老年人的节俭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吗?
一种类型是“索取金钱而置生命于不顾”的类型。
根据标题,大家其实也不难猜出这类老年人的具体表现。他们通常为了省钱,常常会将自己“强迫”入院。
医院后,仍然牵挂着家中的“破烂”,并会尽力要求子女和家人把这些物品妥善安置好。
这位大妈是我们的榜样,她为了喂鸡而摔断了骨头,医院的床上无法动弹,但她仍然全心全意地挂念着那些无人照料的鸡宝宝。
显而易见,这位年长女士对待自己虽然非常节俭,但对待那些小鸡宝宝们却充满了真挚的爱意啊!
人型膈应的另一种类型
还有一类节俭的老人,他们并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却喜欢在家里搞得家人无法安心。
为了节约用水和省钱,他们甚至能够想到一些与常人难以想到的方法,以此来不断挑战家人的底线。
为了减少家庭用水量,有人会将小便收集起来,以此为例。更多案例可参考具体情况。
当然,攒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用小便冲走大便。
他的想法和思路真是与众不同,令人感到非常震惊,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啊!
另外一位阿姨的技巧也毫不逊色,她每次使用完擦小便的纸巾后都会晒干再次利用,以节约卫生纸。
因此,她经常会患上尿路感染,有时疼痛难忍,就会让女儿去给她买药,无论家人怎么劝说,她都不肯改变。
第三类别是医生失业型。
当然,以上提到的两种类型在老年群体中相对常见,医院节俭指导医生的老年人中,大家可能并不那么常见。
这位大爷就是那种在家里节俭惯了,一旦出门就无法改变的节俭人群代表。
为了避免家人把过期的牛奶扔掉,大爷坚决把一整箱牛奶都饮用完毕,他事后还庆幸地告诉儿媳,幸好他喝了那么多牛奶,否则家里的止泻药就要过期了。
这位大姨已经挂号住院了,但还惦记着在家给自己带俩馒头,只为了能省下那么两块钱,旁边的小护士都感到无语了。
第四类别——小利取损型
在这一类人中,还有一种奇葩的行为就是为了省下一点点钱,结果却花掉了更多的钱,甚至有人因此丧失了生命。
例如,有一位住在石家庄的老太太,她认为开空调会浪费电费,因此选择在家里忍受炎炎夏日的酷热,等待着静心自然感受凉爽。
不幸的是,由于体温过高,医院后经过数天的连续抢救,最终还是去世了。
这位老太实在是够精明的,她为了省个小钱,最终反而吃了大亏,真是得不偿失啊!
最后陈述
尽管崇尚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必须适度,因为身体健康和安全才是我们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