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学会“识便便大法”,走遍天下都不怕。识便便,观健康!便便可以透露出许多身体内部状况的信息哦。
爸妈如果能学会识别宝宝便便颜色、次数、形态的变化,就能及早发现宝宝身体的异常,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来说很重要!
宝宝今天拉没拉、拉几次、便便软不软、什么颜色的……这些平时困扰爸爸妈妈的问题,从便便上一看就知。
正常便便
谁不希望自家宝宝每天的便便都是这样的,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异常便便
大便有奶瓣
便便会出现奶瓣或黄白色乳凝块,主要是因为母乳或是配方奶中脂肪或酪蛋白含量超过宝宝的吸收能力。宝宝吸收不了那么多,自然就会跟粪便一起排出了。
黄绿色便便
婴幼儿肠道相对较短、蠕动也较快,所以食物在肠道内待的时间往往也比较短。如果消化的时间不够长(胆红素没有完全转变为粪胆素而是被氧化成胆绿素),便便的颜色就会趋于黄绿色。
深绿色便便
宝宝正在补充铁剂、添加了强化铁成分的辅食,或是辅食中含有较多深绿色蔬菜,就可能会出现绿便。但如果这些情况都没有,宝宝却出现黑色的大便,就要及时看医生。
大便带粘液
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表面分泌的黏液不能很好地被重新吸收,就可能会有一部分黏液跟大便一起被拉出来。在正常情况下,粪便中只会混合少量的黏液。如果黏液过多,就要警惕可能是发生了某些胃肠道疾病。
大便带血丝
健康宝宝大便带血丝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定论,可能与宝宝胃肠道发育不完善有关。此外肠道过敏也可能会出现血丝。但只要宝宝精神好,体重、身长发育、吃睡等都好,就不必太担心。如果带血丝的情况持续存在,就看医生了。
好几天没拉
3-6周以后,宝宝能量消耗增多,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母乳被消化吸收得比较彻底,残留的固体残渣少,积攒几天才能形成大便,但排出的是正常大便,没有硬结,排便也不痛苦。攒肚多见于母乳喂养宝宝,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几天没拉,就要考虑是不是便秘。
边吃边拉
婴幼儿进食后肠道蠕动加快,很容易边吃边拉,或是一吃完就拉。但这可不是他刚吃下去的东西,而是早已形成的便便。食物从吃进去到最后的残渣被排出来,儿童平均需要33个小时(母乳也需要好几个小时),不可能刚吃进去就拉出来。
便便的性状不同,也反映出宝宝身体的健康状况。其中,爸爸妈妈最关心无疑就是宝宝发生便秘和腹泻。
便秘时的便便性状便秘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而是以大便干结、排便费劲为依据。大便干结和排便费劲称为便秘,它不同于排便间隔时间长——有人称之为“攒肚”。便秘不一定排便间隔长,很可能每天一次,也可能每天两次或更多,但每次排便均干、硬
不同种腹泻时的便便性状便秘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而是以大便干结、排便费劲为依据。大便干结和排便费劲称为便秘,它不同于排便间隔时间长——有人称之为“攒肚”。便秘不一定排便间隔长,很可能每天一次,也可能每天两次或更多,但每次排便均干、硬
▲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但每次排便量并不多。
▲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呈稀水样便,每次排量较多。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时——大便呈“蛋花汤”状,孩子会有发热、呕吐症状。▲过敏性腹泻——在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会有反复,与进食明显相关。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热,并且孩子偶尔会呕吐。
当孩子发生腹泻或者便秘等情况时,家长也可以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更利于寻找引起病因,对症治疗。
但是,留取便便标本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留取的便便,一定要存放于塑料瓶或保鲜膜中,千万不要放在纸尿裤中,因为便便中水分被纸尿裤吸收后,很难检测出便便中的异常情况;
2、便便要在1-2医院检查,否则容易出现假性结果。
曾几何时,我们也都是谈便色变的人,但自从有了宝宝,每日观察便便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不需要所谓的“识便便大法”,因为生活的磨炼,会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大师。
来源:网络收集,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喜欢就点个赞吧!~-END-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