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五十二:中诊八纲辨证虚实
一.虚实辨证
辨别疾病的邪正盛衰。
(一)实证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节→虫积、食积
3.脏腑失调→痰湿气滞血瘀。
症状表现:
1.功能亢进:发热,面红目赤,谵语,躁动,咳喘有力,脉滑实有力。
2.邪实阻滞:剧痛,持续不减,便干尿少,喉中痰鸣,痈疖红肿,癥瘕,舌红、坚敛苍老。
(二)虚证
病因病机:
1.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2.饮食失调,生化不足。
3.思虑劳倦,耗伤气血。
4.房劳过度,损耗肾精。
5.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
6.汗、吐、下,失血、伤精。
症状表现:
1.阴虚—潮热、盗汗、失眠、五心烦热。
2.阳虚—畏寒肢冷、疲倦欲睡、自汗。
3.气虚—神疲乏力、自汗、懒言、易于感冒。
4.血虚—面色苍白、唇白无华、头晕目眩。
5.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大便干结。
6.精隨不足—健忘、早衰、发育迟缓。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二.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
邪实过盛—实邪内阻,大积大聚,经脉阻滞,气血不畅,外周、脑府未得温煦濡养。
①真实:声高气粗,胸腹硬满拒按,脉搏按之有力。
②假虚: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
2.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脏腑虚衰—正气虚甚,气机不运以致阻闭不通不利。
①真虚:胸腹不坚硬而喜按,气短,舌淡,脉象无力,久病体弱。
②假实:腹满,气喘,二便闭涩等。
3.虚寒真假的鉴别(舌脉语吸)
①脉象—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尤以沉取为真谛。
②舌质—嫩胖与苍老。
③言语呼吸—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
④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
三.虚实转化
1.实证转虚
邪气实为主(实证)→失治误治,迁延日久,正气耗伤→正气虚为主(虚证)。
2.虚证转实
→正气来复,邪正相争→症状反应剧烈、亢奋→新感外邪,伤食外伤→以实证为主,虚证不明显。
考点五十三:中诊病因辩证六淫
辨六淫证候
一.风淫证:痒、麻、肿、游、偏
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常兼夹其他邪气为患,发病迅速,变化快,游走不定。
辨证依据:
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面睑浮肿等。
1.风邪袭表证—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苔薄白。
2.风邪犯肺证—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
3.风客肌肤证—突发皮肤瘙痒、丘疹。
4.风邪中络证—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四肢抽搐。
5.风胜行痹证—肢体关节游走性作痛。
6.风水相搏证—新起面睑肢体浮肿。
二.寒淫证:冷、白、痛、迟、蜷
特点:
寒为阴邪,凝滞、收引、易伤阳气
辨证依据:
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原因可查,以寒冷症状为主要表现。
1.
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2.
①寒邪客证—咳嗽、气喘、咯稀白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咳嗽突作伴寒象。
②寒滞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
③寒滞证—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伴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三.暑淫证:热、渴、汗、闷、倦
特点:
暑为阳邪,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湿邪。
辨证依据:
有夏月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汗出、疲乏、尿黄等。
1.
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2.
①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舌绛干燥,脉濡数。
②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
四.湿淫证:重、浊、闷、腻、缓
特点: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
辨证依据:
起病较缓而缠绵,困重、酸楚、痞闷、腻浊。
1.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浑。
2.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岀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
五.燥淫证:干、浮
特点:
干燥,伤津耗液,损伤肺脏。
辨证依据:
常见于秋季或处于气候干燥的环境,干燥不润。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而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
1.—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
2.—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六.火热证:热、红、干、数、乱
特点:
火为阳邪,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火易扰心神。
辨证依据:
新病突起,病势较剧,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干、脉数有力。
①发热恶热,烦躁,渴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
②甚者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
七.疫疠
发病急剧,证情险恶,具有传染性。
表现:初起憎寒而后发热。
1.成因:
感染燥热疫毒而引发的发疹性病候。
2.表现:
初起发热遍体炎炎,头痛如劈,斑疹透露,四肢厥冷。
1.成因:
感受温毒夹湿热而引起猝然发黄的病候。
2.表现:
①初起可见发热恶寒,随即猝然发黄,全身、齿垢、白眼珠黄色深,名急黄。
②严重者变证峰起,四肢逆冷,神昏谵语,或直视,或遗尿旁流,甚至舌卷囊缩,循衣摸床。
推荐阅读:
20考研倒计时35天--
考前必记高频考点
20考研倒计时36天--
考前必记高频考点
20考研倒计时37天--
考前必记高频考点
编辑:青柠
编辑:青柠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