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两年多一直以为是痔疮发作ldq

62岁的市民吕先生(化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最高达/mmHg;混合痔病史;吸烟30余年,每天约20支;饮酒30余年。两年前,吕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每次约10毫升,大便呈黄色不成形稀便。便血症状反复发作,吕先生一直未予重视,未行系统诊治。

今年1月中旬,吕先生便血量增多,每次约20毫升。曾于外院就诊,行肛门镜检查提示"直肠末端粘膜充血隆起",为求进一步诊治,吕先生来到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

消化内科医生为吕先生指诊发现,患者肛周可见结缔组织增生,指诊距肛缘大约7厘米可触及柔软肿物。由于直肠肿物性质待查,随后又为他进行电子肠镜检查。镜下显示,退镜10厘米见一处大小约4*4厘米桑葚样宽基底肿物,表面发红,无破溃、出血。

消化内科病区主任乔月芹带领团队分析病情认为,目前这种巨大结肠肿物存在两种手术方式,分别是传统的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患者直肠肿物位于中低位置,位置临近肛门,同时肿物基底较宽,内镜下手术切除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易导致出血、穿孔、严重感染,而且该术式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而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很难保留肛门,这种术式给患者造成身体及精神上的巨大伤害,生活质量也将急剧下降。

在集团本部消化内二科主任兼西院区消化内二科学科负责人、首席专家姜相君主任的指导与帮助下,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被转入本部消化内二科,并由姜相君主任主刀,为患者完成肠镜下直肠肿物切除术。最终病理结果显示,肿物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

  吕先生从未定期查体,便血的症状一直以为只是痔疮发作。对于直肠肿物这一结果,他坦言十分震惊。

  乔月芹主任表示,与患者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出血量不多,加之多数出血色鲜红,可与粪便不混,一般人总是把便血当作是痔疮发作。由于这种误解,许多人往往自己用治疗痔疮的药物,症状多半能有所好转。

因此,她提醒广大市民,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出现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长期便血等症状时,医院做相关检查和治疗,切勿自行处理,以免耽误病情;另外,平时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能够有效地减低患有直肠癌的风险,如减少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尽量多吃些高纤维素食物,这样有益于肠道的健康。

科室专家

消化内二科姜相君

医院集团本部消化内二科主任兼西院区消化内二科学科负责人、首席专家。擅长内镜下微创诊疗技术及胃肠肿瘤的早期诊治。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内镜下多种微创新技术,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内镜下切除术,消化肿瘤的内镜下瘤体注射术。

消化内一科消化内二科乔月芹

医院集团西院区消化内一科、消化内二科病区主任。积累了丰富的诊治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病例的临床经验,主持多例重大疾病的抢救和疑难病例讨论。对内镜下微创诊疗术及胃肠肿瘤的早期诊治有较一定研究。擅长多项内镜下治疗新技术,开展了内镜下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止血治疗、内镜下食管扩张、支架植入、息肉摘除、取异物等技术。

温馨

提醒

若有进一步检查问诊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约,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1、下载“慧医”APP,通过预约挂号便捷就诊平台进行线上预约;

2、登陆医院集团西院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yy/2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