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检测,到处都是误区

空腹血糖检测,到处都是误区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转自: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我们通常所说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测空腹血糖最好选择在清晨6:00~8:00,测之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这样能够较大程度地排除一些影响因素,反映真实病情。但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发现有些患者的空腹血糖结果是不真实的,并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情况,包括医院采血检查的患者。哪些因素会导致出现不真实的空腹血糖结果,你必须得知道。

1.饮食因素

晚上吃了大量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晚餐时间过晚(太晚的话会导致空腹时间不足8个小时),都有可能导致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值偏高。另外,有些患者为了获得比较好的空腹血糖结果,会有意地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少吃一些主食,这样使得空腹血糖值又比平时的偏低了。因此,要想保证第二天清晨空腹血糖的真实性,晚餐一定要保持在一个平常状态。

2.时间因素

测空腹血糖必须在上午8:00之前完成。可是,经常有这种情况:不少病友为了请专家看病,早晨医院,然后挂号就诊,往往要等到上午9:00~10:00之后才轮到看病测血糖。此时患者虽然处于空腹状态,但是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升糖激素在8:00之后已逐渐增高,即使不吃饭,血糖也会随之上升。所以,这时候测得的已不是真实的空腹血糖,只能是随机血糖了。

另外,还有的病友是步医院就诊的,这样,测得的血糖可能就比平时要低;如果再遇到候诊时间过长、心情不快、情绪激动等,血糖可能又会升高。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讲,由于延迟或耽搁了早晨胰岛素的注射,则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上述情况下所测得血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腹血糖。所以建议患者在家或在附近社区卫生所完成空腹血糖检测后,进食、服药或打胰岛素,医院就诊。

3.运动因素

不合适的晨练是影响空腹血糖的常见原因。所以我们要求检查空腹血糖时,应当在不做晨练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运动后血糖一般会下降的,若血糖反而升高可能是在运动中发生了轻度低血糖,低血糖又导致反应性血糖升高。这些都是不真实的空腹血糖结果。

很多人喜欢先晨练再吃早饭,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容易引发低血糖,最好在晨练前先吃些食物。晨练时注意检查一下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以便寻找出一个适当的运动量。

4.药物因素

药物是影响空腹血糖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晚间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出现苏木杰现象,也会使得清晨空腹血糖异常升高。再如有的患者发现空腹血糖高,就有意少吃早餐,或者加服餐时降糖药,这样就会出现空腹血糖高于早餐后2小时血糖的现象。还有的病人服用了含有降糖药的保健品,也会影响空腹或餐后血糖。

5.睡眠因素

美国科学家把一天的睡眠时间分成三类:睡眠<6小时,睡眠在6~8小时,睡眠>8小时,观察睡眠时间对血糖的影响。在六年研究期间,发现每天睡眠<6小时者,其血糖从正常转变成空腹血糖异常的比例,比睡眠在6~8小时的人多4.56倍。睡眠>8小时与睡眠在6~8小时的人没有差异。可见糖尿病患者每晚睡眠<6小时,容易引起空腹血糖异常,要想获得真实的空腹血糖,前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6.应激因素

近期心情不好、焦虑忧郁、失眠多梦,都可能导致空腹血糖高于平时,不能反映真实的药物效果或病情。另外,若发生急性感染或外伤,常会因应激因素导致血糖升高。还有的病友发生胃肠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停止服药,有的病友认为不吃饭就不用注射胰岛素,因此导致严重高血糖……这些情况下测得的空腹血糖,都不能反映真实的基础空腹血糖,必须对症处理,而不是调整降糖药物。

7.监测方法及血糖仪因素

这是极为常见的影响空腹血糖真实与否的因素,也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病友运用血糖仪时监测方法不正确、血糖仪本身不合格或长时间没有校正、试纸过了有效期、质量不过关等等,都会影响血糖结果。

空腹血糖正常值标准

来源:“HAOYISHENG”   ▍空腹血糖正常≠健康近五成糖尿病患者易被漏诊

  由于常规体检测的都是空腹血糖,集体体检几乎都没有"餐后血糖"这一项,我们也常陷入“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安然无忧”的误区,这导致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易被漏诊。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的早发现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前期的两种情况界定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从正常血糖到糖尿病前期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由于毫无症状,不少人认为血糖轻微高于正常值并不需要跟进和控制,其实这样极有可能跌入糖尿病的“隐形陷阱”,成为“前期病人”。从健康人发展成糖尿病患者,大都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退这个阶段。

  糖尿病前期诊断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称为IGT(糖耐量低减);

  ◆二是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称为IFG(空腹血糖受损);

  ◆三是第一、二种IGT与IFG均存在。

  专家说:“第一种情况(IGT)占到总体的70%到80%。需要注意7.8mmol/L这个值,这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的上限,餐后血糖一旦超过此值,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血糖轻微高于正常值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即使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前期病人”,通过控制饮食和体重,血糖值有机会自然回落的。”

  ▍生活方式干预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在糖尿病前期,“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表现得并不明显,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一半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为降低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危人群包括老年、肥胖、超重、有家族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运动少等人群均应特别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不得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以不用药。一般来说如果坚持饮食和运动疗法一年时间,基本可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研究数据显示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仍有半数的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会发展为糖尿病,因此对于这些懒于运动,无法控制饮食,血糖还容易升高的人群来说,只能采取药物治疗。

  刚发现糖尿病赶紧治可事半功倍,新发糖尿病人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不要以为病情较轻就忽视,没并发症时治疗效果更好,有部分人的胰岛功能可恢复,若等并发症出来再治疗,效果差很远。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其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急性的包括可致死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慢性的包括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l/1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