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紧急提醒即将40气温每升高

 各位,三伏天将于明天正式到来了!

  中央气象台今天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未来三天,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黄淮、四川盆地、湖北西部、江南东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属于加长版,更加要注意!

年三伏天(加长版)

初伏:7月12日到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到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到8月20日。

  据医院急诊室医生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气温升高1℃

心脑血管病患者增17.3%!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中国医院医师刘馨雁说,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为什么三伏天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飙升?

  首先,三伏酷暑,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第二,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第三,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第四,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加上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万一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不做几件事,医院跑!1空调房睡一夜——易致热中风

  很多人到夏天喜欢开着空调裹着棉被睡一整夜。医院主任医师路波表示,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使用空调时间不要过长,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

2一大早去晨练——易致心脑血管意外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是夏季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而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很容易支撑不住,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夏季应尽量避开过早晨练,应改为黄昏时间。

3渴极了猛灌水——严重可至心肌梗死

  三伏天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喝~毫升即可。

4运动后猛喝冷饮——诱发心梗

  如果在剧烈运动之后大量饮用冰饮,虽然会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夏季降温要适度,最好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

5刚吃饱就午睡——易诱发脑梗死

  三伏天高温,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

  因为高温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可以在午餐前小睡30分钟,或者午餐后半小时后再午睡。

6出汗后洗冷水澡——易形成血栓

  三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也高,洗个冷水澡,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满身大汗的时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或者吹冷风。如果要冲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冲四肢,等身体适应后,再冲全身。

7烈日下光膀子——严重可致肾脏疾病

  不少户外工作者图凉快,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干活,皮肤被晒得黝黑。但是夏季人体前心后背上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长期被紫外线照射,除了会被晒伤,还会导致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肾脏疾病。

  高温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要避开日照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必须工作时,每两小时要去阴凉地稍作休息,并且要戴帽子,多喝水随身带着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

8蔬菜水果当正餐——易致肠胃病

  夏天因为天气炎热,许多人都没有什么胃口。有些人甚至经常用水果蔬菜来替代正餐。夏季人体的代谢速度比冬天要快,不吃主食会让人体阳气受损,免疫力下降,导致易患疾病。

  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和盐分。

----   中医常说:“养肝就是养命”,如果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的养分得不到及时供应,身体各个器官都无法正常工作。

最伤肝脏的9个杀手

1

睡眠不足

  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入自我修复模式,经常熬夜既会导致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

  美国睡眠协会专家尼尔·柯林教授表示,“晚睡族”应尽量调整作息时间,最好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每晚睡够7~8小时,以便让肝脏有效排毒,保证全身健康。

  

2

早上起床后不及时排尿

  欧洲肝脏研究协会专家丹尼尔·帕拉迪博士表示,体内排毒可以通过排尿、排汗、排便进行。

  早上起床之后尽快排尿,可以将累积一整夜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避免毒素滞留体内,导致肝脏“中毒”。   

3

暴饮暴食

  很多人知道,东西吃太多会增加胃肠负担,诱发脂肪肝。帕拉迪博士指出,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

  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除毒素,净化血液。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

  

4

不吃早餐

  吃早餐有助于中和胃酸和保护肝脏,减少胰腺炎、糖尿病、胆结石、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危险。

  加拿大安大略整体营养学家赫密特·苏瑞博士表示,健康的早餐可延长饱腹感,避免肝脏受损。

5

吃药太多

  《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称,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因此,服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

加工食物摄入过多

  印度注册营养治疗师希达奇然·扎拉·侯赛因博士表示,很多加工食物中添加了多种防腐剂、色素、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

  这些添加成分含有多种人体较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诱发肝脏损伤。

 

7

偏爱油炸食品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的一项研究发现,吃油炸食品一个月即可导致肝脏发生明显变化。

  美国著名医学专家德鲁·奥登博士指出,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堆积会导致脂肪肝。相对而言,橄榄油和芝麻油更健康。

8

吃半生不熟或烧焦食物

  侯赛因博士表示,半生不熟的食物或者烹饪过头的烧焦食物(特别是肉食)也容易导致肝脏受损。

  研究发现,醉虾、生蚝和半生不熟的贝类常带有细菌和寄生虫,一旦发生急性胃肠炎、痢疾,容易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诱发肝昏迷。

9

过量饮酒

  以色列泽夫医学研究中心肝脏病学专家尼莫·阿希博士表示,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

  另外,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长期过量饮酒则容易导致肝硬化。每天饮高浓度酒超过两杯(25毫升)就会伤肝。

肝脏最爱5种食物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含有各种植物营养素、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萝卜硫素和吲哚,能综合帮助肝脏化解各类化学毒素和致癌物。

  常见的十字花科蔬菜有花椰菜、卷心菜、白菜和白萝卜。

海藻类

  海带、紫菜等海藻类能帮助肝脏解毒,防止人体吸收镉等有毒重金属及其他环境毒素。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发现,褐藻所含的化合物能减少骨骼对放射性粒子的吸收。

芽菜

  豆芽菜富含各种酶,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吸收。

富含硫化物的食物

  洋葱、大蒜、葱等富含硫化物的蔬菜,能促进肝脏生产谷胱甘肽,中和细胞中的自由基,起到解毒抗衰老作用。

浆果

  蓝莓、草莓等浆果富含植物化学物质如花青素、多酚等,具有强效抗氧化作用,能帮助肝脏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攻击。

----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l/1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