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人们对温暖无限向往,但“乍暖还寒时”气温忽高忽低,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却发现一整天阳光普照。
昼夜温差大,常常让人猝不及防,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老来无病”,适当的“捂”可以抵御冷风通过毛孔侵入人体。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医院急诊科吴义春
春捂到底是捂哪儿?
春捂重要的是要“捂”对地方,身体这3个寒气入口务必守住。
1
捂腹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3
捂脚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
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穿鞋露脚踝,过早穿上短裙、破洞牛仔裤、换上小船鞋,甚至露出小蛮腰,这会使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特别提示
是否春捂,须根据天气而定。
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要适当“捂”。
中午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可适当减衣;出现“倒春寒”时,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能“捂”了。
如果两种极端天气交错出现,穿衣、脱衣就该勤一点。
“倒春寒”要防四类病
春天,人体“冬眠”的皮肤细胞渐渐活跃,毛孔张开。一不小心就可能遭到疾病的“偷袭”。以下4类疾病尤其该警惕:
呼吸内科:
感冒、哮喘
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专家支招:
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消化内科:
胃病发作
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专家支招:
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
心内科:
心脏受伤
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专家支招:
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神经内科:
警惕脑梗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许多老人是晚上上厕所或早上一起来就发生中风了。
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
专家支招: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中风急救分秒必争做到三早:早识别、早求救、早溶栓。
来源:生命时报(ID:LT)
警方提醒:如何识别罂粟
罂粟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因罂粟拥有制作毒品的危险性,却又有制作药物及生产罂粟籽的价值,故在世界很多国家被规范化地种植。
一、一般选择较为偏僻的院落或田间,与农作物套种,不易被发现。城市里还有人种在自家花盆里,摆放在阳台上。
二、5月-6月正是罂粟结果时,果实明显,不常见,与其他作物差别很大。
罂粟果实图片
法律链接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认识和了解罂粟幼苗的危害
多年来,一些群众认为食用罂粟幼苗能预防和治疗感冒,而少数的餐馆老板为了吸引顾客,也会在餐饮中将罂粟苗作为蔬菜食用,在火锅底料或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籽)作为香料。其实,这些行为都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危害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下面,小编就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罂粟的相关知识吧!
罂粟(学名:Papaversomniferum)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罂粟的种子罂粟籽是重要的食物产品,而罂粟花绚烂华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但是美丽背后不容忽视的是,罂粟是提取毒品鸦片的主要毒品源植物,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
目前,正进入罂粟苗的生长旺盛期,许多餐饮店主喜欢将其作为火锅的配菜招徕顾客。而一些市民一方面觉得罂粟苗肥且嫩、口感好,另一方面认为吃了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也喜欢点上一盘。
针对这一现象,山东警方将集中开展整治非法买卖、种植罂粟幼苗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民警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非法买卖、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将依法受到相应的处理,少数市民认为食用罂粟幼苗能预防和治疗感冒,民警通过询问有关专家,食用罂粟幼苗能预防和治疗感冒纯属误解,对身体危害很大。食用罂粟苗的危害:由于罂粟苗和罂粟壳中也含有吗啡等生物碱,长期食用此类食品,人会出现和吸毒类似的症状。如发冷、出虚汗、浑身乏力、面黄肌瘦等,严重者人体中枢神经也遭受伤害。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对于敏感体质的人群来说,食用含有罂粟的食品,确实会上瘾。
举报有奖:《山东省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规定: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法律规定的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或线索的举报。其中,举报人举报公安机关尚未发现或掌握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或线索,经查证属实,按下列标准对举报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举报吸毒、毒驾或容留他人吸毒的,每顺线查获处理1名吸毒人员奖励元,其中依法做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奖励元。
(二)举报制造、走私、贩卖、运输以及非法持有海洛因、冰毒、“摇头丸”、氯胺酮、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杜冷丁、咖啡因等毒品的,根据缴获毒品量(以海洛因数量为基准,海洛因与其他毒品换算标准见附件)进行奖励:
1、50克以下,每案奖励-0元;
2、50-克以下,每案奖励0-3万元;
3、克以上,每案奖励3-10万元。
(三)举报走私、非法买卖、生产、运输国家规定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的,根据缴获量进行奖励:
1、缴获第一类管制品种的,缴获量在5千克以下的,每案奖励-元;5千克以上的,每案奖励-3万元;
2、缴获第二类管制品种的,缴获量在千克以下的,每案奖励-元;千克以上的,每案奖励-2万元;
3、缴获第三类管制品种的,缴获量在千克以下的,每案奖励-元;千克以上的,每案奖励-1万元。
(四)举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和非法贩卖罂粟壳的,根据铲除毒品原植物数量和缴获罂粟壳数量进行奖励:
1、罂粟铲除量在株以下或大麻0株以下的,每案奖励-元;罂粟铲除量在株以上或大麻0株以上的,每案奖励-0元。
2、举报非法贩卖罂粟壳,缴获量不满50千克的,每案奖励-元;缴获量在50千克以上的,每案奖励-1万元。
(五)举报其他涉毒违法活动或线索的,根据查证情况在上述奖励幅度内视情进行奖励。
—————————————————
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
阳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