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管理

近两年,很多猪场把精力过度放到非洲猪瘟防控上,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重视不够。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猪场暴发腹泻的风险巨大。因此,猪场需要像防控非洲猪瘟一样高度重视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管理。年下半年至今,不少猪场感染非洲猪瘟后,恐慌性抛售。-年,由于缺猪,不少猪场使用三元肥猪作为种猪进行复养。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猪场由于把精力过度放到非洲猪瘟防控上,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疾病重视不够,加上新母猪比例高,而且还是三元母猪(大部分是由肥猪培育过来的),叠加前几年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不少猪场免疫PT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后还是腹泻不断,对疫苗失望,造成更多猪场不接种PT疫苗。年,在三元母猪、二元后备母猪比例大的情况下,猪场暴发腹泻风险巨大,需要像防控非洲猪瘟一样高度重视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管理。1病毒性腹泻暴发的原因1.1传染源在猪群长期存在根据笔者以前多年检测调查情况来看,肥猪在50~70日龄、~日龄很容易在粪便中检测到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TGE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不少肥猪长期带毒,PEDV阳性率居高不下。第1胎母猪在分娩前后特别容易排毒检测到PEDV、TGEV、PRRSV(蓝耳病病毒)等引起腹泻的病毒,而且病毒载量较高。笔者认为这与猪群健康有重大关系。很多猪场仔猪在30~50日龄、育肥猪在日龄,猪群健康状态不稳定,大量检测数据也可以看到该阶段有很多问题,经常是PRRSV(蓝耳病病毒)、PCV(猪圆环病毒)、PRV(猪伪狂犬病毒)等不稳定。经历这个不稳定阶段后,猪群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激发排毒。不少猪场的后备种猪PR(猪伪狂犬病)野毒带毒,这也是造成仔猪群暴发腹泻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猪通过粪便、唾液等大量散毒排毒,环境中病毒载量较高,这些因素均造成大量传染源的存在。1.2易感猪群的存在大量肥猪、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猪场对PED、TGE、PRRS、PR等重视不够,认为这些疾病不重要,或者没有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l/20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