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农村如何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发达地区农村如何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以杭州市萧山区S村为例

对策S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上述诸般问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些问题在许多同是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只不过是问题的数量多少与程度深浅不同罢了。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包括S村在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一,健全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出力度。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更多的注意力、精力和财力投入农村文化事业等社会主义建设的薄弱领域或薄弱环节。为此,当前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大农村、文化事业等领域的发展状态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比重,以使政绩考核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真正顺应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促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体系。资金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动力源,因此,必须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力度。对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来讲,建立健全新的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重心调剂,以更大精力抓本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样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二,增加政府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在村级的分配比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增加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条件下,调剂资金使用方向,将更多的资金分配用于村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而有效地下降农民群众参与村文化活动的本钱,提高各类农村文化物品的使用效益,扩大各类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至于政府对村级文化建设投入的方式,可以因时、因事而异,或政府出资统一采购分送给各村,或以奖代拨、代补等,都可尝试。第三,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如前所言,政府和村自治组织,其中尤其是前者,应承当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出资者的。而为了谋求农村文化事业更快、更大的发展,还应当采取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如通过市场手段向企业等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像笔者考察过的萧山区H镇X村,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如S村,但该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却颇有成效,而这离不开该村多元化的筹资渠道。X村建体育活动室、篮球场、戏台等诸多文化基础设施,春节期间请剧团演戏等多种文化活动,都主要由村里自己出资,同时适当地向企业募捐一些,村民则自愿捐资。第四,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展开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我们的调查显示,村民们认为最需要的文化基础设施顺次是户外健身场地(39.1%)、图书馆(16.1%)、体育活动室(14%)、阅览室(9.2)、戏台(9.2)和其他(6.9)。据此,笔者以为,除实现每家每户通广播、有线电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视、络以外,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最最少应当建设一个集电视播放、图书借阅、报刊浏览、各种棋类、少数球类(如乒乓球)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俱乐部,和一定面积的位置公道的户外健身场地。而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俱乐部建成后,其所具有的资源一样存在一个使用效益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为农民提供络信息服务和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为农民服务,更容易引发农民的兴趣。有了文化基础设施,还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或文艺节目,使全部村民都能不出村便可参与和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或节目。应鼓励和支持有相同爱好的村民组建文艺团体,以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推动农村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第五,推行文化示范户活动,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选择部份有一定文白癜风怎么治最好化基础、政治道德品质较好、闲余时间较多的村民,作为村里的文化示范户(或文化中心户)。有关政府部门及村里通过一定的专项资金或书报碟片等文化资源扶助,使他们通过座谈讨论、技术辅导、表演示范等方式,将他们从书报上学来的知识、听读到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本身具有的知识技术等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传播给周围的农民群众,从而有效扩大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范围。第六,积极组织农村文化艺术人材培训,扩大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队伍。宣扬和文化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当地文化馆的文化艺术人材培训基地作用,积极组织对各村的文艺积极分子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当地农村各类文化艺术的“老师”。然后,通过这些本地“老师”带动出更大的文艺积极分子队伍,营建出更浓郁的农村文化氛围,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第七,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使文化市场主体积极下乡为农民群众送去精神粮食。为使农民群众吸收到更丰富的精神粮食,很有必要让许多积聚于城市中的文化资源流向农村。为了使这类活动得以实现,除继续展开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引导的文化下乡或送书下乡之类的活动外,更主要的应该是鼓励、推动各类文艺剧团、书店等文化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地下乡,将其文化产品推向农民家门口,而这自然离不开包括文化事业单位在内的全部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实践证明,只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活这些市场主体的创业热忱,它们肯定会积极为农民群众送去精神粮食。固然,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不可缺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l/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