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换,警惕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

关键词:“先吐后拉,蛋花汤样便”!

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diarrhealdisease)。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引起病毒性肠炎最重要的病毒是轮状病毒(rotavirus)(40~60%),其次是腺病毒,还有诺沃克病毒等,但远比轮状病毒少。本文重点介绍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一般称为秋季腹泻。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轮状病毒是双股RNA病毒。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轮状病毒为A属,成人轮状病毒腹泻为B属。

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绒毛,同时双糖酶缺乏导致肠腔分泌增加(主因)。另一方面,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加重呕吐和腹泻。

2.流行病学

轮状病毒肠炎呈世界性分布。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全年均有发病,温带地区以秋冬季(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发病高峰,赤道地区季节性不明显。发病年龄4个月~2岁约占90%以上。近年有不少新生儿室流行轮状病毒感染的报道。

3.临床表现

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4个月~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36~72h。典型病儿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9~40℃。病初1~2天先出现呕吐,后腹泻,腹泻为水样便,典型者为蛋花汤样,无脓血,每天约3~10次,甚至更多。由于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多数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等渗或等渗偏高脱水。本病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预后良好,但脱水严重,未积极治疗也可以引起死亡。

4.并发症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个别可因高热或内环境紊乱引起惊厥。

5.实验室检查:

粪便镜检白细胞0~3/HP,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粪便中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为确诊试验。

一般不须做特殊辅助检查,必要时做电解质、心肌酶、血糖检测,部分需要检查胸片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肺部有无病变。6.诊断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多见于4个月~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病初即发生呕吐。大便量多,黄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确诊主要依据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7.鉴别诊断

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病毒引起腹泻的鉴别主要靠病原学检查,呕吐、腹泻严重者应注意与胃肠型食物中毒和霍乱等相鉴别。

8.治疗

本病无特异治疗,主要采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轻者可口服补液盐,重者可用静脉补液纠正。曾报告用干扰素或部分中成药治疗,认为可缩短病程。人乳和含抗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的牛初乳能减少病毒排泄的量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9.预后

管理传染源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医院要严格做好婴儿区及新生儿室的消毒工作。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免疫轮状病毒的疫苗已可在临床应用。在流行期间,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采用被动免疫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人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保护作用。提倡母乳喂养,以减少幼儿患病的严重性。

10.预防(尤为重要)

①建议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其有效保护率达70%以上,接种疫苗后被感染患儿症状较轻。

②维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尽量戒除吮吸手指习惯。

③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须洗手。

④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并须再彻底洗净双手。

⑤保持室内通风。

⑥学童如出现呕吐或腹泻现象,应尽早求诊,休息和勿上学。

附:七步洗手法图示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DoLP,KanekoM,NakagomiT.MolecularepidemiologyofRotavirusA,causingacutegastroenteritishospitalisationsamongchildreninNhaTrang,Vietnam,-:IdentificationofrareG9P[19]andG10P[14]strains.[J].JMedVirol.Sep9.

3.MotalaL,EslickGD.Prevalenceofrecentimmunisationinchildrenwithfebrileconvulsions.[J].WorldJClinPediatr.Aug8;5(3):-5.









































白癜风能治吗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l/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