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发源于中国。是中国、韩国、越南、日本等东亚、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多年。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
那么看一看大家平时用的筷子吧……
一、竹筷
竹筷大致分为两种:不碳化竹筷和碳化竹筷。不碳化竹筷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竹子。碳化竹筷,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竹子。这两者的区别是不碳化竹筷的颜色较浅,碳化竹筷的颜色较深。
优点:竹筷环保安全,天然无毒,是很多家庭的首选,尤其是碳化竹筷具有高稳定性的特点,不容易发霉变质,能够长期使用。缺点:由于竹子的材质外皮和内部差异较大,一旦竹筷放入消毒碗柜,就会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还有竹制的筷子比较容易发霉。二、木筷
优点:木筷属于纯天然材料,没有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用起来比较安全。
缺点:木筷比其它材质的筷子更容易受到污染,也更容易发霉。如果平常不注意清洗消毒,就易引起肠道传染病。发霉的竹、木筷易引起肠胃病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和癌是不太有关系的。那么什么筷子不能用?一次性的筷子!有良心的商家会生产合格的产品,但为了运输,为了成本,大量一次性的筷子采用了强力漂白的处理,一般有三种方式:运用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钙(钠)进行漂白。漂白后,都需要大量的水蒸煮或冲洗。硫磺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铅、汞等。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不仅浪费珍贵的淡水,其漂白后的污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往往现实中,大部分的筷子制造者都忽略水煮的部分,减少了污水的排放,但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筷子会直接影响用餐者,二氧化硫随著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固至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等疾病。最后,被弃置的筷子及其塑料或纸包装袋也将一起成为固体有毒废物,继续污染环境,所以建议大家一次性的筷子坚决不用!三、金属筷子
优点:不锈钢筷子美观大方、轻便好用、耐腐蚀不生锈。
缺点:
1、导热性差,容易发生烫伤。
2、不锈钢是由铁铬合金掺入镍、钼等金属制成,这些金属中有的对人体有害,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不要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电解质与不锈钢长期接触会发生反应,使有害物质被溶解出来。四、密胺筷子
优点:密胺筷安全卫生,无毒无味,不易破碎,耐酸碱,对油脂、酸、碱及各种溶剂都具备优越抵抗性,耐温性能好,导热性低,即使装盛热的物品,也可以轻松握持。
缺点:
1、由于密胺塑料分子结构的特殊性,高温炙烤下会出现开裂现象。
2、由于密胺粉的价格较高,有些不法商为追求利润,直接用脲醛类的模塑粉作为原料来生产,而用脲醛制造的餐具,对人体是有害的。五、银筷子、陶瓷筷子
优点:银质和陶瓷筷对人体无害,银能起到杀菌作用。银是重金属,理论上说对人有害,但其实银是很稳定的,溶于水的银离子也是极其微量的,所以不必担心对人体有危害,尽可以放心的使用!陶瓷筷子往往做工精美,深得年长者喜欢,并且成份稳定,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缺点:两者价格昂贵,且陶瓷筷子易碎。筷子三种情况赶紧换:
1、筷子变色、霉变。
现在家用一般都是竹、木筷子,筷子被日复一日的使用,在水中反复洗涤磨搓,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自然磨损,表面的凹槽处会沾上许多残留食屑、油腻及唾液等脏物,若清洗不净,就会生长繁殖各种细菌、病菌,如幽门螺旋杆菌最容易从筷子上传播,引起胃肠炎。用脏了的筷子会有一点点的变色,此时就该把筷子及时换掉了,避免细菌污染到口腔。
2、刮痕、磨损。
筷子使用时间过长,表面的生漆会脱落或破损,加上经常使用、搓洗的过程会给筷子留下深深浅浅的伤痕,使筷子表面变得粗糙,容易使微生物残留、滋生。因此,一旦发现筷子出现刮痕、磨损或变形,就要及时更换。
3、异味。
筷子出现弯曲、变形,看上去很潮湿或闻起来有明显酸味,都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可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