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吐下泻,喝什么拉什么,一天要拉好多次。”入冬以来,笔者发现,身边宝宝被轮状病毒“折磨”的妈妈越来越多。
近日,笔者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目前该院儿科门诊中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腹泻而前来就诊的患儿多达人次左右,占儿科门诊量的10%~15%。
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易感染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儿科主任医师平雯告诉笔者,每年秋冬季节是腹泻的流行时期,尤其是今年入冬以来,发生腹泻前来就诊的患儿就特别多。
“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每天都有很多腹泻的婴幼儿前来就诊,绝大多数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平主任表示,这种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据平主任介绍,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容易受到轮状病毒的感染,而轮状病毒在宝宝体内一般有一两天的潜伏期,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持续腹泻、发热、呕吐等,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甚至有些患儿还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对此,平主任提醒,家长们不要把轮状病毒感染当成感冒而耽误治疗。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家医院就诊。虽然秋冬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但是,出现严重呕吐、腹泻后,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容易脱水,造成严重的后果。”平主任提醒。
把好“入口”和外出关防感染
“女儿感染轮状病毒,前几天刚刚好了,结果轮到我呕吐、腹泻,我今天好了,她又感染了。”这几天,市民杨女士被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反复困扰着。
据了解,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进行传播的:一是由粪到口,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感染消化道;二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为此,平主任建议,家长一定要把好“入口”关,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家长在与孩子接触时,也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同时,炊具、餐具也要注意及时清洁消毒,特别是孩子的餐具卫生更应注意。更要严把孩子食物关,不吃生冷食物。
另外,轮状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家长应尽量不要把宝宝带到人多的场合。外出时家长更要注意做好孩子的保暖工作,穿衣适当;在室内还应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对于已感染轮状病毒的孩子,平主任提醒,医院就诊外,家长应给孩子口服补液盐,防止发生脱水,防止其体内代谢紊乱,同时还要控制饮食,不要过多补充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以防病情加重。(来源:绍兴晚报)
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30%~50%病儿早期出现呼吸道症状。成人感染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儿童少。其他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成人轮状病毒感染可有全身乏力、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腹泻重者可发生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体弱、老年人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症状较重。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程较短,一般3~5天,多数具有自限性。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慢性症状性腹泻。
预防1.管理传染源
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医院要严格做好婴儿区及新生儿室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免疫轮状病毒的疫苗已可在临床应用。在流行期间,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采用被动免疫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人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保护作用。提倡母乳喂养,以减少幼儿患病的严重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