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家长们看过来小儿胃肠炎防治指南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171218/5941786.html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171218/5941786.html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疾病,威胁着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希望家长提高警惕,充分重视,有效预防小儿春季流行病!

九堡街道联合九堡卫生院的医师赵娴

将在三月开展多种多样的

春季流行病与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

第二期我们来讲一讲小儿急性肠胃炎的防治

1

为什么宝宝比大人更容易得急性胃肠炎?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宝宝小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和小儿机体防御功能差所导致。消化系统:胃酸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血液中和胃肠道的免疫球蛋白,正常肠道菌群不完善,对外界病原菌抵抗力差。正是由于机体不成熟,营养物质相对多,摄食多易胀食,因此宝宝比大人更容易发生急性胃肠炎。

2

小儿急性肠胃炎常见原因?

1

近期的“头条君”: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原型代表株。

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起病急,传播快,爆发多,临床上以呕吐、腹泻、低程度的发热、腹痛等为主要表现,在儿童以呕吐多见,且该病常在冬春流行。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以肠道传播为主,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接触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感染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以及直接接触感染者,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

2

老牌明星: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在秋冬季流行,因此该病又被称为“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泻、低程度的发热、腹痛等,其中又以腹泻最为突出,可表现为水样便、蛋花样便,腹泻次数可多达每天10余次甚至20余次,严重的病例甚至可因脱水而导致死亡。

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与诺如病毒相似,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并且有可能经由呼吸路径传播。

3

挥之不去,随时而来:细菌感染

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还有一个大家族,那就是细菌。

儿童的消化系统发热尚不完善,抵御细菌的能力较弱;儿童的卫生意识不强,容易病从口入;冰箱的低温并不能杀灭细菌,一些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水果、开封过的奶制品或饮料等,如果处理不当或已变质的话,也是细菌的“绝佳”来源。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发热时可伴有寒战,而腹泻症状也较为复杂,依菌种的不同而有差异,有的可以引起粘液脓血便,有的可以引起水样泻,大便往往带有腥臭味。

4

家长们容易忽略的:吃太多

吃得太多、吃得太杂,也是引起儿童吐泻的一个常见原因之一。儿童的消化功能发育得不如成人的完备,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如果给予太多的食物,或者短时间内给予多种种类的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不伴有发热,呕吐物或粪便往往带有酸腐臭味,而且孩子的不适感会在呕吐或腹泻后得到缓解。

3

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饮食调整,让肠胃休息。早期如果患儿呕吐严重,需要予以禁食4-6小时,然后过了4-6小时后予以再评估,可以尝试喂水或者盐水,没有呕吐再给流质饮食(米汤,粥)。在恢复期: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第二,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切忌,一定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在大部分病毒性胃肠炎的患儿,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就好。但是细菌性侵袭性肠炎的小朋友,不仅要使用抗生素,而且用量要足和疗程都要足。

第三,加强肛周的护理,避免继发。小屁屁的清洗和护理很重要。平时在清洗,擦干小屁股之后需要涂护肤油。最好使用布尿布,并及时清洗污尿布。如果必须使用纸尿裤,需要选择透气、尺寸合适的纸尿裤,适时把尿,大孩子建议定时解小便。

第四,对症支持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禁食时间大于6小时,为了防止脱水进一步加重,最好静脉补液。还有重度脱水的情况,必须立刻开放静脉,积极补液。

第五,及时复查和随访也是治疗原则的重要的一部分。

4

如何预防?

父母和儿童用肥皂洗手(尤其在换尿布后),以及确保进食的食物、饮用水干净。

换尿布的地方应与食物准备区分开。换下的尿布应该直接就地处理,并放入密闭的袋子中。对更换尿布的区域应使用清洁液;合理的选择是在喷雾瓶中准备好的的稀释的家用漂白剂或70%酒精(针对轮状病毒)。

孩子的喂养,八分饱为宜。在孩子舌苔厚、口气重、大便异常时,更需要注意饮食喂养。

小孩活泼好动是天性,他们会出于好奇而把一些东西直接放进嘴里。如果照看不周,可能把一些脏东西吃进肚子。

及时隔离病号。如果孩子出现大于1次的吐泻症状,应当提高警惕,对吐泻物及时处理,并对受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让孩子在家中休息观察,如病情出现加重、变化,及时就医。

来源丨九堡发布

编辑丨许恬怡、小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z/20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