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痒不可耐,怎么办外治七法助你健康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概述

湿疹是一种最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湿疹好发于四肢屈侧、面部、手部等处,婴幼儿多发于头面部。皮疹可表现为红疹、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边界不清,阵发性剧痒。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所致。皮损局限,皮疹呈暗红色,表面干燥脱屑,皮肤浸润增厚,伴有色素沉着,边界清楚,病程缓慢,常有急性发作。由于本病表现多种症状和发生于各种不同部位,在中医文献上有很多病名如粟疮、浸淫疮、黄水疮、血风疮、旋耳疮、燕窝疮等与本病相近似。

经效方1湿痒油膏

三黄末(黄连、黄柏、大黄)12g,青黛、无名异、东丹、密陀僧、铜绿、烟胶各6g,煅石膏15g,寒水石、枯矾、制甘石、老材香各10g,紫金锭1.8g,冰片0.6g。共研细末,以麻油或菜油调成厚糊状油膏,装盒备用。

先将患部痂盖除净,以此油膏直接涂布,每日1次,第2次换药前将原药揩去(忌用水洗),涂上新药,如患在头面部,可采用暴露疗法;若在躯干、四肢者,涂药后覆以消毒敷料,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杨某,女,26岁,工人。1周前左腋下先起一小丘疹,剧痒,抓破后流水,并逐渐扩大蔓延。诊时左腋下已有10cm×10cm的糜烂面,渗出黄色液体,四周皮肤潮红和散发很多小丘疹,诊断为急性湿疹。除去痂盖,以湿痒油膏涂布,敷料覆盖。涂药3次后即不觉痒,渗出停止,1周痊愈。

此药曾临床系统观察50例,有效率%。有50%的病例在1周内获得痊愈,痊愈率以头面部湿疹为高,疗程以下肢湿疹为最长,且易复发。在疾病类型方面以水疱、脓疮、糜烂渗出型疗效较好,丘疹和皲裂型疗效较差,对慢性湿疹之皮肤苔藓化无效。曾撰文发表于《江苏中医》年6期。

推荐方1二黄洗剂

黄连6g,黄柏9g,银花、连翘、蛇床子各9g,苦参、白矾各6g。

上药加水ml,煎至ml,去渣,将药汁倒入清洁脸盆内,再加开水ml,待药温不烫时洗患处,每日2~3次。

王宏臣用上方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96例,近期(2~6天)治愈者91例,其中儿童76例,成人15例。治疗中禁用清水、肥皂洗涤,尽量避免搔抓,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报道于《浙江医药学杂志》年4期。

陕西省周至县西关小王涧林场马力医生来信云,他用上方10剂治好了一个孩子两年余,花钱逾两千元的湿疹病。我们以上方随症加白鲜皮、冰片(和入)等煎汤作冷湿敷,治疗急性湿疹效果更佳。

2蒲黄粉

生蒲黄过筛,去其杂质,留药粉备用。

将蒲黄粉直接撒在皮损上,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布,外面覆盖纱布,再用药时方法同上,勿将原来已干燥的药粉去掉或洗去。

祝化民根据《备急千金要方》:“阴下湿痒,蒲黄末傅三四度,瘥”的记载,用上方治疗渗液性湿疹30例,结果:25例在当天止痒,5例在第2天止痒;6例在当天无渗液,14例在第3天无渗液,10例在第5天无渗液,全部患者均在6~15天内皮损干燥而治愈。其中6例合并感染,未加其他药物与湿疹同时治愈。报道于《新医药学杂志》年9期。

3湿疹粉

藁本、花椒、胆草各60g,虎杖、冰片各30g。前四味共研细末,过目筛,再与冰片研匀,置棕色瓶中密封备用。

用麻油少许调以上药粉搽患处,不用包扎,1~2日换药1次。

医院新医科用湿疹粉治疗顽固性湿疹例,结果:治愈例,好转33例,无效2例。报道于《湖南医药杂志》年4期。

4升炉散

黄升3g,炉甘石15g,枯矾6g,冰片1.5g,苦参9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先用野菊花、车前草适量煎水洗净疮面,然后撒敷升炉散,必要时每日洗、涂2~3次,待疮面干燥时,再以麻油调升炉散外敷。对慢性湿疹则以升炉散调膏外敷,连用10天。

孙浩用上方治疗湿疹例,结果:痊愈例,有效3例,无效2例。报道于《新医药学杂志》年5期。

5鼻闻香

大枫子30个(去壳),潮脑末9g,油核桃仁7个,共研极细如泥,然后下水银3g,研至不见水银为度,瓷瓶收贮备用。

取上药适量放掌心搓擦至热,然后随呼吸吸入药气,1天2~3次,一般连续7~10天可愈。或搓后摩擦患处亦可。

“鼻闻香”属熏吸疗法之一,原为治疥癣而设,首见于《寿世保元》外科篇。陈康珪用此法治疥癣外,还试用于渗出型湿疹,收到良好效果。报道于《浙江中医杂志》年10期。

6佩挂法

雄黄、樟脑、冰片、滑石粉各3g,共研细末,放入用布缝成的小包内。

将药包挂于胸前(直接与皮肤接触),半个月另换一新药包。一般用2个即可。

周仑珠用此法治疗婴儿湿疹11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报道于《陕西中医》年7期。

九制黄精黑芝麻丸

古法九制,补肝肾,强筋骨

限时优惠,买三赠一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

据《尚书?吕刑》记载,周穆王在叙述刑法的起源时说:“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这段话的意思是:蚩尤一开始作乱就祸害到了百姓,他的种种行为不仅没有对那些贪婪得像鹞鹰一样的人的嚣张气焰构成预防和打击的效果,反而使他们装出一番虔诚的奉上峰命令架势,更加疯狂的去掠夺人民的财物。所以,九黎族人不听从蚩尤的命令。在这种情形下,蚩尤制定种种严酷的刑罚来威逼九黎族人服从,并美其名曰“这就是法令。”于是,削鼻子、割耳朵、破坏人的生殖器、在人面上刺字等各种严酷的刑罚就开始滥加施行并成为制度了。从此以后,那些贪婪之徒杀人掠夺都有了华美的托词,他们说他们这样做是依法行事。这样,九黎族人才跟着他乱哄哄的干起坏事来。这一段记载给了后世读者一个印象:蚩尤是九黎族的暴君,太平盛世时期倡令作乱的凶顽之徒。如果你有兴趣再读一读其它史籍的话,或者如果你有兴趣还去读一读像《龙鱼河图》、《遁山开甲》等五行、谶纬或者志怪类如《述异记》等古代典籍的话,你会发现蚩尤的形象几乎被定格了:暴君、乱贼、贪婪凶顽之徒,一句话,这是一个绝对的反面形象。也许与“暴君、乱贼、贪婪凶顽”有关吧,在上述典籍中,蚩尤的形象又是那么怪异:“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不仅如此,就连“蚩尤”这个名号也是怪怪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又说尤,同由尤,是人肚子里一种虫;“蚩”、“尤”合起来意思就是一种行为悖乱的虫子,这自然是人们一句字义望“字”生义的结果。如果说《龙鱼河图》、《遁山开甲》、《述异记》等典籍是因其本身怪异而有意塑造蚩尤这样的怪异形象的话,人们望字生义而诠释蚩尤名号的意义则有明显的歧视、贬损、嘲讽等负面意义。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里要说一段重复的话。我在《从史籍中看炎帝和黄帝》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司马迁采信《大戴礼记?五帝德》、《大戴礼记?帝系》的记载和观点,以黄帝为五帝之首,实际上就是以黄帝为尊,也就是以黄帝为正统,自然,举凡与黄帝所言所行所思相悖的就是非正统的,也就是非正义的了。用春秋笔法来记载和叙述非正统、非正义人物的历史,自然就要将炎帝对子氏族部落的征伐活动斥之为‘侵凌’了。”《大戴礼?用兵》把蚩尤说成是“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劂亲,以表厥身。蚩尤愍欲而无厌者也。”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由此推而广之,蚩尤与黄帝有过敌对行为,而且,很有可能,终蚩尤一生,他与黄帝只有敌对,没有合作。所以,人们在评述蚩尤的种种行为及由此而来的功过是非时,也受这种意见支配,并且,较之于评述黄帝的其他曾经有过敌对关系的对象,其批评、贬斥的主观态度又更为显著。司马迁是这样,其他古代史学家也是这样。

《史记?五帝本纪》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这一段话暗合了蚩尤是暴君、乱贼、贪婪凶顽之徒的形象,也似乎印证了《尚书?吕刑》的记载。但是,它给人留下的悬念实在太多了。

《史记?五帝本纪》在记载黄帝为建立统一的国家雏形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伐活动,重点记叙三场战争:降服炎帝氏族部落的阪泉之战,平服蚩尤的涿鹿之战,安定北方的北逐荤粥之战。人们不禁要问:司司马迁为什们要单单叙述这三场战争呢?

阪泉之战促成了黄帝、炎帝氏族部落联盟的产生,奠定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雏形的基础,为人类社会迎来了文明的曙光,它的意义深远,值得一记;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剑指北方少数民族,发动北逐荤粥的战争,在安定北方的同时,彰显了新兴氏族部落联盟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在坚决打击敌对势力之余,震慑了其它潜在的敌对和分离势力,其政治意义胜过军事意义,是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共同维护和巩固统一民族和国家雏形而进行的一场宣传战,意义非凡,也值得一记。那么,涿鹿之战为什么也值得一记呢?我们不妨先在史籍之外的典籍中来搜寻有关线索: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龙鱼河图》说在涿鹿之战的初期,黄帝“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在天神的帮助下才制服蚩尤。《黄帝玄女战法》说:在涿鹿之战中,“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最后在仙女的帮助下才战败蚩尤。《玄女兵法》则说:“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注意,这里说“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以至于或交战双方都比拼神力,或黄帝一方的神灵暗中相助,这才取得胜利,无非是说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战斗力不亚于黄帝,甚至比黄帝还要高强,因此,仗打得惨烈,赢得艰难。这是涿鹿之战值得一记的原因之一。

史籍《逸周书?尝麦解》有这样一段记载:“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皞,以临四方,司__(缺两个字)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翼。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这段话的意思是从前,天下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上天降生了炎帝、黄帝两个圣人,他们降生之后,才开始定制的制度、建立章典,并按制度、章典治理天下。在这个过程中,黄帝授命炎帝分派两个官员去管理地方事宜,炎帝就让蚩尤去少昊氏的故地山东任职。可是,蚩尤却在那里兴兵作乱,驱逐炎帝,炎帝大败而逃,蚩尤一路紧追,一直追到涿鹿,并进行了更为激烈的交战。炎帝非常害怕,只好先黄帝求援,黄帝就出兵与蚩尤作战,最后,将蚩尤战败,并把战败的蚩尤杀死在冀州一个叫“绝辔之野”的地方。

这段记载可以补充司马迁上述记载的缺漏,它交代了涿鹿之战发生的原因和大致经过:蚩尤氏族部落归属了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在职务上,蚩尤是炎帝的直接下属;当炎帝奉命委派两个官员去管理地方事宜时,炎帝作出了让蚩尤一同去山东赴任的安排,而炎帝自己也在山东一带,这说明炎帝和蚩尤除职务上的上下级关系之外,可能还有其它特殊的关系,这为蚩尤到山东以后,积蓄力量,整军备武,最后,举兵驱除炎帝创造了机会;蚩尤举兵驱逐炎帝,并把炎帝打得大败,这说明蚩尤拥有一个强大而又有实力的集体,即氏族部落,而蚩尤则是这个氏族部落的首领;黄帝让炎帝派蚩尤去山东赴任,也就是让蚩尤氏族部落迁徙到山东去,对于蚩尤氏族部落来说,这是被迫背井离乡,这应该是导致蚩尤举兵逐炎帝的主要原因;涿鹿之战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蚩尤逐炎帝,后一个阶段是炎帝联合黄帝共同战胜蚩尤,在形式上是氏族部落联盟平定子氏族部落的叛乱,属于平定内乱的战争。

涿鹿之战是一场平定内乱的战争,它的发生时期很特殊,因此,意义非同一般: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建立之初,也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雏形形成初期,平定这样的叛乱直接关系到了这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雏形的存亡和发展。这是涿鹿之战值得一记的主要原因。

《逸周书?尝麦解》的记载也许是可信的,所以,后世有不少史学家采用了这段记载。其中最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z/23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