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原计划是先给大家讲完经络再讲日常常见疾病的自查、预防、和治疗。但是因为前两篇经络文章都被平台拒绝推荐,并且扣了信用分,小编很难过呀!
今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经常听到的一种疾病“脾胃不和”在我们中医学中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枢,称其为「后天之本」,顺便提及我们的先天之本是肾。所以脾胃对我们的人体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理论中,脾属土,主运化(运化指运输和消化)。脾主升清(升清是指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运输到我们的心肺里面,通过心脏的血液和肺部的气体运输到我们全身)胃主受纳(收纳/容纳),腐熟(初步消化)水谷,胃主降浊(是指把我们食物消化后的残渣传入我们的大肠从而排出体外)。脾胃相表里,从而化生气血津液以奉养周身。总的来说脾胃不和就是指纳食和消化(这里指输送)不能协调。
脾胃不和仅仅是胃痛吗?能吃能喝就代表脾胃没问题吗?
显然这些都是错误的。在中医理念里,脾胃就代表着一个人的整个消化系统,而人体消化系统又包括肝、胆、胰腺、大肠、小肠。所以脾胃和其他脏腑也是密切相关的,而脾胃出了问题之后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定就在脾胃上。
接下来我们说说脾胃不和会导致哪些问题和常见临床的表现,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失常,人体会出现食欲减退和食后腹胀;脾胃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胃气不降反而上升,则可见嗳气,恶心,呕吐等;润燥失宜,胃阳不足,胃失通降(胃气不降),可见食欲减退,嘈杂易饮,干呕,呃逆,甚至噎膈,大便干结;脾虚湿困可见食后饱胀,倦怠乏力等症。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之后也可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出问题,如脾虚生湿,这个湿在体内久久不能排出体外的话则变成湿热,可造成肝胆疏泄不利,最后形黄疸等。
另外肝藏血,脾统血。肝脾两脏相互协同,如果我们的脾出现问题或者脾统领不了血了,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眼花或妇女月经量少、月经淋漓、闭经等症。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综合以上症状我们就了解到脾胃不和它不仅仅是体现在胃痛和食欲上。
下期为大家带来如何自查脾胃?日常在家怎样做可以改善脾胃功能?
谢谢观看,我是World小中医。本号长期更新传统文化,中医知识,如有不足欢迎指正、讨论。如有提问欢迎留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