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纠纷
1.专业技术不够熟练:护士对静脉输液等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不够熟练,病人医院的整体质量产生不信任感,由此可见即使是静脉输液这样看起来很普通的操作,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
2.医疗费用引发的问题:各种新技术、新仪器、新药物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引入临床,在一定程度上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我国保险体制还不够完善,病人对费用较为敏感;如果花了钱治疗效果不明显,就会感觉是乱收费;如果新闻媒体再进行报道,医院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同时促使医院产生不信任感。由于医疗制度改革,药品价格上涨及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使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增加,如果科室对患者医疗费用记价不严谨,将未使用过的材料、未进行的操作计入等,都会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此类纠纷约占护理纠纷的38.9%。
3.病人及家属的期望值过高:医院有环境好的特点,有些病人及家属把自己放在消费者的位置,对护士按星级宾馆的服务方式要求,医院服务与期望形成了落差而导致不满。
4.护士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欠佳:护士流动频繁,导致个别护士本身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工作责任心,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加之现在的护理工作要求较具体、繁琐,同时护理人员欠缺、工作量大、常超负荷运转,就很容易被病人及家属指出工作中的不足。
5.与病人沟通不到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懂得关心、安慰病人的护士很多,如在进行某项护理操作前,未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说明就勉强地进行,或者回答简单敷衍,加重了病人的紧张感和恐惧感,甚至导致拒绝或延误各种治疗而引发纠纷。
6损害患者权益医护人医院诊治期间涉及的个人隐私和生理缺陷等问题保密。实际工作中常见不注意维护患者的各种基本权益而引发的纠纷,如护士不分场合随意谈论某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在没有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即实施某些治疗及护理措施等,无意中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
对策
1.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保障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训练。同时,做好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以弥补护理技术上的不足。
2.提高收费的透明度:建立严格的收费制度,按省市物价部门规定标准收费,不分解、不巧立名目收费,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负担。实行“一日清单”制度,让病人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3.改善就医环境,提高病人满意度:积极主动征求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病区环境、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4.加强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以强化工作责任心;要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并符合个体化的语言,详细交代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
5.加强与病人的有效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艺术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必须要有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意识。组织护士进行护士角色教育,使护士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的方式与技巧,教会护士多从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丰富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培养口才能力,从而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
6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技术常规,是导致各种护理事故和差错并由此引发纠纷的最常见原因。如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导致的错发药、错输液,未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而导致漏打针、输液未完拔针,未遵守等级护理制度而导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等。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是长期护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护士不仅要遵守,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这种精神要不分人前人后,不管有无上级监督,有无家属在场,都要按程序和步骤来完成,都应严格遵守,才能避免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7工作缺乏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比护理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笔者在从事护理管理和医疗管理工作时,时常处理和解决各种医患纠纷,其中因责任心不强导致的纠纷约占各种纠纷的一半。护理工作中,由于少数护理人员价值目标不明确,不注意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把不良心态带到工作中。如有的护理人员不体谅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心情,对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时态度极不耐烦,一旦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患者家属便会找院方,造成纠纷。虽然这种情况在医护人员中并不普遍,医院的整体形象,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
8患方对医疗工作期望值过高由于患者和家属缺少相关医学知识,对疾病转归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合并症及医疗意外,常常引起纠纷。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希望有个说法。近年来人们在看待医患关系时,把医疗服务活动视作单纯的经济交往即商品关系,使得护理纠纷与患者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在医院护理纠纷处理过程中,患者要求院方经济赔偿成为重要目的。有时由于医疗工作失误,患者或家属却从表面上寻找症结的“护理问题”。如1例入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入院第2天死亡,死亡原因确诊为急性重型肝炎,家属却状告护士病区消毒不严格导致患者患急性重型肝炎。
9管理和体制缺陷护理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难以确保护理质量。医院,每个病区1名夜班护士,一般要负责30~40个甚至更多的患者,再加上危重、急诊入院的患者,使得护士常常只能应付急危重患者的治疗,忽略服务质量[9],遇有突发情况时,可能因夜班护士全力投入抢救,而延误科室其他患者的晚间治疗。如我院某科室1位患者突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护士全力配合医生抢救,使病情缓解,当抢救工作结束时已是后半夜,同病区其他6名患者的睡前药因抢救而延误发放,造成了差错。这些都是发生护理纠纷的客观因素,医院体制和建制等某些不合理因素有关,应引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加大对护理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总结
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技术管理模式转化为依法行医的管理模式,医院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应用人力资源,保障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护理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清除不安全因素。
北京要实医管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