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闽清农信,聆听你的声音
朗读者
秋随
我们都知道夏季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初夏的时候,气温逐渐上升。人们的新陈代谢也在加快,心脑血液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温度升高,身体内的营养物质会随着汗液流失掉,这些因素容易使人感到疲惫,而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的人就比较容易在此时生病。因此,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也要及时的补充营养,以便能够健康的度过夏天。
一、初夏时节注意预防菌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对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二、初夏易发口疮和红眼病
初夏因气候特点,人们比较容易上火,容易导致一些人口舌生疮。当然,口疮也不完全是因为天气而导致,也跟维生素摄取不够有关系,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2给予治疗。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性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三、小心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冷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立夏养生需注意什么
1.保证睡眠充足
夏天昼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也比较快,消耗较大,常常使人觉得疲惫。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能在中午睡个午觉,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各个系统得到放松,有利于我们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2.少洗冷水澡
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外出归来往往喜欢冲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以出汗的方式带走身上大量的热,之后再洗温水澡。
3.颈椎最怕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4.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眼睛如果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新栏目上线,就在您身边,每周定时推出,
您喜欢听哪些文章或内容,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也可以将您想听的文章发至mqnx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