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小迅(化名),近期频繁遭遇腹痛与呕吐的困扰。让一家人没有想到的是,“幕后黑手”竟是孩子脑深部长的一个大肿瘤。经过诊断,小迅患上了室管膜瘤。不久前,医院(下称“暨大附一院”)医疗团队成功为孩子切除了肿瘤。手术后,小迅腹痛与呕吐的症状消失,顺利踏上了回家的路。专家提醒,儿童室管膜瘤的早期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家长需要高度重视,若发现孩子出现持续性精神状态不佳、说话不清、眼斜、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等情况,要引起警惕,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脑肿瘤深居要害,手术面临巨大挑战小迅频繁发作的腹痛与呕吐,让全家人忧心忡忡。起初,家人以为是不良卫生习惯导致的肠胃炎。然而,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治疗,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一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可能远比肠胃炎复杂。经过头颅CT检查,医生发现,小迅脑深部存在一个体积庞大的肿瘤。在焦急与不安中,小迅的父母踏上了寻医问诊之路,最终带着孩子来到暨大附一院,寻找救治希望。暨大附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茂营查看了小迅的影像检查结果。他发现,肿瘤位置很特殊,隐匿于后颅窝脑干背侧,从四脑室导水管开口一路延伸至颅颈交界处的第一颈椎位置。更为棘手的是,肿瘤还通过侧隐窝向两侧蔓延,侵入了桥小脑区,体积庞大且深居要害,与脑干、血管、神经紧密相连,手术难度很大。经过精确测量,小迅后脑深处的瘤体尺寸惊人,达到了6.4×5.4×5.1厘米。张茂营与患儿合影。“尽管肿瘤巨大、复杂且危险重重,但凭借先进设备和精准技术,我们完全有可能将其彻底清除,为孩子重启希望之窗。”张茂营对家属说道。这番话,如同一针强心剂让小迅的父母下定决心,只要有一线生机,必将与肿瘤抗争到底。“小迅后脑肿瘤盘踞的位置极其关键——大脑的指挥中心脑干,它不仅是呼吸、心跳、意识等生命活动的中枢,还因其周围密布的颅神经和复杂的组织结构,使得手术难度倍增。”张茂营介绍,特别是对于体重不足20公斤、血容量有限的小孩子而言,实施手术无疑面临极大考验。在充分的术前评估与精心准备下,医疗团队为小迅量身定制了一套精细微创的手术方案,并辅助应用了先进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这如同为手术过程安装了一双敏锐的眼睛,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孩子的脑功能与神经功能,确保手术安全并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张茂营解释道。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圆满成功,小迅的肿瘤被完整切除。手术后,在医护人员与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小迅恢复迅速,腹痛与呕吐的症状消失,顺利出院。术前与术后的影像图对比。儿童无故呕吐、走路不稳,警惕室管膜瘤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小迅患上了室管膜瘤。张茂营介绍,儿童室管膜瘤,是儿童脑肿瘤中的重要一类,其发病率约占整体儿童脑肿瘤的十分之一,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男孩的发病风险略高于女孩。尽管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朗,但医学界普遍推测,遗传基因与外部环境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室管膜瘤的生长进程相对缓慢,初期可能悄无声息,无明显症状。”张茂营提醒,由于儿童室管膜瘤的早期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如呕吐、步态蹒跚、嗜睡等,这些症状在儿童日常中较为普遍,且难以直接关联到特定疾病,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孩子尚不能清晰表达自身感受,使得早期发现变得尤为棘手。因此,家长们需扮演起孩子健康守护者的角色,保持高度敏感与警觉,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持续性精神状态不佳、说话不清、眼斜、夜间异常哭闹伴头部拍打(可能是疼痛不适的表现)、头围显著超出正常范围、频繁呕吐,或者是日常活动中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等情况,应迅速警觉,并立即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及时的专业评估与检查,是早期发现儿童室管膜瘤并启动有效治疗的关键。”张茂营说,通过科学的诊断与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能够为孩子争取到最宝贵的治疗时间窗口,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南方+记者汪祥波通讯员张灿城汪祥波广东健康头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bl/2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