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本文来源:VIP说

结直肠癌,也称为大肠癌或者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年之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年中国肿瘤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排第3位,死亡率第5位,城市高于农村。

每年新发病例38.8万,死亡病例18.7万。

由于肠镜等早筛的普及性不高,超过35%的患者初诊时已远处转移,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只能选择全身性系统治疗来延长生存。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和靶向治疗

化疗

化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常用化疗方案是以5-FU、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双药或三药方案。

单纯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的中位OS16.7-22.6个月,三药优于双药,但毒性难耐受,化疗OS难以再突破。

靶向治疗

CRYSTAL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FOLFIRI能将RAS野生型患者的中位OS再延长8.2月(相比化疗),靶向药物登上了mCRC一线治疗的舞台。

mCRC中除了RAS突变,还可检测BRAF突变或HER2表达来选择靶向药物。

RAS野生型的标准治疗为化疗联合EGFR抑制剂或VEGF抑制剂。

RAS突变的患者往往预后更差,常用治疗方案为化疗联合VEGF抑制剂。

BRAFVE突变患者虽然占比只有8%,但预后是mCRC中最差的,目前一线治疗推荐三药联合贝伐珠单抗。

还有3%-4%患者HER2阳性,则推荐使用抗HER2的双靶向治疗。

靶向联合化疗可用于一线或二线,但如何排序疗效更好尚无定论,不同指南推荐也不同。

mCRC靶向+化疗的疗效

虽然靶向药物的加入提高了mCRC的中位OS,但mCRC的异质性非常强,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靶向治疗仅针对RAS/BRAFVE/HER2这三种类型,距离mCRC完全实现精准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mCRC的免疫治疗

MSI-H/dMMR人群

年首次报道MSI-H/dMMR是免疫治疗的敏感人群,后续多个研究也证实,免疫治疗用于MSI-H/dMMR人群后线、一线到新辅助均取得突破性疗效。

a.PD-1/PD-L1抑制剂用于mCRC的二线及后线治疗

年,KEYNOTE-首次报道K药用于MSI-H/dMMRmCRC后线治疗ORR达到40%,且在MSI-H非CRC患者中也观察到了相似结果。

基于KEYNOTE-结果,K药继续开展KEYNOTE-的CRC研究。

年KEYNOTE-结果显示K药无论用于二线或后线治疗,均取得33%ORR。

同年5月FDA批准K药用于二线治疗MSI-H/dMMRmCRC。

年CheckMate-研究O药单药组结果公布,二线及后线治疗ORR31.1%。

同年7月,O药获得FDA批准用于MSI-H/dMMRmCRC二线治疗。

年,CheckMate-双免疫联合组结果显示二线及后线治疗ORR55%。亚组分析21例患者合并BRAF突变,ORR和DCR分别55%和79%,接近BRAF突变一线标准治疗的ORR。

同年FDA加速批准了O药联合IPI用于MSI-H/dMMRmCRC二线治疗。

免疫治疗用于MSI-H/dMMRmCRC二线及后线的临床研究

b.PD-1/PD-L1抑制剂用于mCRC的一线治疗

年也同时公布CheckMate-双免疫联合队列一线探索结果,ORR达60%,且对比化疗,在一年之后显示出更好的生存优势。

免疫治疗用于MSI-H/dMMRmCRC一线的临床研究

c.免疫治疗在CRC的新辅助探索

NICHE研究率先尝试免疫治疗用于MSI-H/dMMRCRC新辅助,结果引发了轰动,术前使用了1次Ipilimumab,2次Nivolumab,所有7例dMMR患者均达到了MPR显著病理缓解。

MSS/pMMR人群

95%的mCRC属于MSS/pMMR,免疫治疗在MSS/pMMR人群的进展缓慢,联合MEK抑制剂或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均以失败告终。

但今年仍有MSSmCRC患者的初步阳性结果报道:

a)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序贯PD-1(VOLTAGE);

b)晚期及转移CRC二线及后线治疗:双免组合(CCTGCO.26)、TKIs联合免疫(REGONIVO)以及放疗联合双免疫;

a.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

VOLTAGE研究显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序贯5周期O药再行手术切除,30%的患者达到pCR,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PD-L1≥1%且CD8/效应Treg≥2的患者pCR率可高达83%。

b.晚期及转移CRC二线及后线治疗

I药联合tremelimumab对比最佳支持治疗组,MSS型CRC患者的OS延长了2.5个月,进一步分析发现差距主要体现在bTMB≥28的患者,提示在MSS人群中bTMB可能是PD-1/PD-L1的疗效预测因子。

三线标准治疗的瑞戈非尼或呋喹替尼治疗有效率均不足10%,但瑞格菲尼联合O药后线治疗MSS型CRC客观缓解率可达到33%。

接受放疗联合O药+IPI的27例患者中4例得到缓解,对比有应答(CR/PR/SD)及无应答患者(PD)的OS发现,有应答患者的OS延长6.9月,提示单药免疫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免疫联合放疗来改善生存。

免疫治疗用于MSS/pMMRCRC二线及后线的临床研究

总结

MSI-H/dMMR肠癌是PD-1/PD-L1抑制剂的优势人群:

PD-1/PD-L1抑制剂用于二线治疗已经获得FDA批准;

国内外指南均在一线推荐了PD-1/PD-L1抑制剂,但是一线对比靶向+化疗孰优孰劣,进行中的Keynote-将会给出结论。

PD-1/PD-L1抑制剂在早期新辅助治疗中展现的优势意义,在未来可能挑战外科手术的地位,使更多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的非手术治疗策略。

MSS/pMMR肠癌作为免疫检查“潜在人群”,后线治疗探索道路虽然艰难,但已初现曙光,未来可期。

与癌共舞

扫码添加与癌共舞小助手

帮您找到组织,入群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hl/20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