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56岁的陈女士饱受反复胃胀的困扰,最终决定到山东省立三院(医院)进行检查。山东省立三院(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娓娓接诊了患者。充分了解了陈女士的病情后,刘娓娓建议行胃镜检查。陈女士在内镜中心做了无痛胃镜检查并很快拿到了检查报告。
报告提示陈女士患有萎缩性胃炎,病理提示有肠化生、幽门螺杆菌阳性。针对报告内容,陈女士先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解答,这一看可把自己吓坏了。再次来到刘娓娓门诊时,陈女士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刘医生,网上都说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我会得癌症吗?这怎么办啊?”拿着陈女士的胃镜检查报告,刘娓娓耐心做了解释。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有的人从字面上理解,认为萎缩性胃炎就是胃体积缩小了。实际上这里的萎缩性是指胃内腺体的萎缩或消失,胃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化。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表面的皱褶变平或消失,胃肠膜呈红白相间,部分可有血管显露,或者有颗粒或结节状的表现。从医学上来说,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发生癌变的几率要比健康的胃要高一些。
在胃镜等检查中,萎缩性胃炎其实并不少见。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行胃镜和胃黏膜检查的患者中,约有20.6%的患者被发现患有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
事实上,萎缩性胃炎确实有癌变的概率,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萎缩性胃炎最终会发展为胃癌,而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般来说,从萎缩性胃炎到胃癌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进行有效干预、合理治疗,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甚至逆转。
也就是说:萎缩性胃炎并不一定会发生癌变!
刘娓娓还特别提醒,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有一点要特别注意:
一旦胃粘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的几率明显增大。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降低萎缩性胃炎的
癌变风险呢?
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特性,就要求我们对于这种疾病,既不需要过于紧张焦虑,也不要麻痹大意,要在战略上要藐视它,也要在战术上要重视它。
其实,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降低胃癌发生风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规律健康饮食:尽量少吃或不吃腌渍类、熏制类食品、加工肉类、剩饭菜,多吃鲜鲜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均衡。
2、必须戒烟戒酒。烟酒都是一级致癌物,不光是胃癌,几乎所有的肿瘤都和它们相关。
3、适当运动,锻炼身体。
4、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不熬夜,少生气。
二
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元凶,在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推手。
目前认为,在浅表性胃炎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阻断其向萎缩性胃炎进展;在萎缩和轻度肠化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可能会得到部分逆转,即使不能逆转,也至少能维持现状,不再进展,这就等于给胃癌踩了刹车!
治疗幽门螺杆菌推荐“四联”药物杀菌,成功根除几率达80%-90%。治疗后一个月,需要复查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此后,每1-2年一次呼气试验,看是否复发。
三
定期胃镜随访
对于筛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都建议胃镜检查,明确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造成的损害的严重程度。
对于萎缩性胃炎,定期的胃镜检查+病理活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通过复查掌握胃粘膜的进展情况,一旦出现变化,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
一般建议的复查周期为:
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做胃镜和病理随访;
2.中至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6-12个月随访一次;
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活检病理检查,以评估是否手术治疗或胃镜下局部治疗。
5.无症状,并不代表病情没有进展,也应该遵循上述复查原则。
6.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并定期复查(阴性后1-2年复查一次)是否再感染。
为了提高我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能力和学术水平,经省编办和省卫生健康委批准,医院建设,正式成立医院。医院整合肝胆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病科、超声介入等优势学科资源,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消化病诊疗新高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