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元凶从感染到胃癌只有四步,艾灸通调阻

精准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425/6192205.html

一般而言,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大约70%的人没有全身症状,也不会导致其他胃部疾病,因此这部分人无需治疗。那么,在同样感染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人可以与细菌“和平共处”?有人偏偏“久治不愈,胃黏膜长期不能修复”,得了癌症呢?

中医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脾胃本身的自愈能力不同。前者脾胃功能强大,能够恢复“以平为期”的动态平衡,细菌就会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内,身体也就不会进一步恶化;而后者一般都有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等问题,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就会出现种种病理变化,直接影响胃黏膜的修复,时间长了,胃癌就找上门了。

由此可见,阻断癌变还得从幽门螺杆菌的宿主(胃)着手,通过调治让脾胃达到器质和功能平衡,增进其自愈能力。

艾灸,为何可以对抗幽门螺杆菌?

1杀菌消炎

艾草是菊科植物,它的根茎和叶子里都含有一些可挥发的芳香油,研究发现,芳香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水芹烯、β-细辛醚等,经过熏烤以后,可以有效杀灭病菌,比如白喉、伤寒、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艾叶对它们有很强的杀伤力。

为什么西药很难杀灭幽门螺杆菌?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必须结合抑制胃酸治疗,而人只要吃进去任何食物,都会刺激胃酸分泌,进而影响药效。

艾灸与西药相比,具备两个优势:一则,艾灸的药性完全不受胃酸干扰,二则,艾灸具有“超强的渗透性”,借助艾火的高温,可以让药物有效成分传经透骨,直抵病灶,杀灭隐藏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幽门螺杆菌,并阻遏其繁殖。细菌无法继续作恶,胃黏膜就会迅速修复,就不会进一步恶化为胃癌。

2调脾养胃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可见,胃痛是胃病的主要症状。中医认为,胃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

艾灸具有诸多功效,比如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行气活血、消痰化瘀、调和阴阳等,可以针对患者具体的体质及症状做整体调整。通过调治,让脾胃达到器质和功能平衡,脾胃强大了,就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来,自动驱逐外邪,让幽门螺杆菌无处容身,及时修复受损的胃黏膜,促进疾病自愈;二来,改善身体的内环境,不让外邪有机可趁,从根源上阻断外邪入侵。

3大“养胃穴”,通调一切胃病!

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胃不舒服时,总是服用胃药来养胃护胃。其实,人体自带3大“养胃穴”,胃不舒服时,只要刺激它们,就可适当缓解症状。并且,这3大“养胃穴”,通调一切胃病,在不知道如何配穴时,直接艾灸它们就行!

1中脘穴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中脘穴,被誉为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循经》中有一句话形容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主治疾病: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2天枢穴

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穴,又名“长溪”、“谷门”,为大肠之募穴。《会元针灸学》曰:“天枢者,天是上部之气,枢是枢纽司转输,清气达胃府,上通肺金,转浊气通肠部,故名天枢。”

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具有升降气机,斡旋上下的功效。《针灸甲乙经》记录该穴可以治疗“疟振寒热甚狂言”、“大肠胀”等,《玉龙歌》曰:“脾泻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说明此穴还是治疗泄泻要穴,《针灸大成》认为此穴还可治疗“食不下,水肿,腹胀,肠鸣,上气冲胸,不能久立”等,历代各家各有补充。

现代主要用来治疗胃肠炎、痢疾、泄泻、便秘等消化道疾病。笔者结合名医的临床经验,发现运用天枢穴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天枢穴是胃肠系统的保健大穴,具有促进肠蠕动、增强胃动力的功效,对于急慢性肠胃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主治疾病:腹胀、肠鸣、绕脐痛、泄泻、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足三里穴位的准确位置在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我们在寻找穴时,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之功。“三里”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要“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就要“理下”。

足三里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古语说"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按摩足三里可不只是可以健脾胃那么简单了,还可以消除身体的疲劳状态,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气短、虚劳羸瘦;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等。

 往期精彩回顾 

1、女人身上有个神奇部位,艾灸三年,妇科病全消!

2、艾灸后痒痒痒,说明这里虚虚虚!出现这情况要继续灸下来!

3、重要提醒:一年一度三伏灸,这几个穴位最好用!

4、有湿气不用愁,这么一灸就没了!

5、气虚了,病就来了!增强免疫力的最强方法:艾灸补气

6、淋巴结、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结节,请艾灸!

灸哪儿灸道堂艾灸大全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ys/20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