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形成泪斑的原因
1
有害气体浓度偏高
冬季节的昼夜温差较大,很多猪场容易过度给猪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猪舍内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偏高(如氨气、硫化氢等)。一旦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偏高,则会刺激母猪眼睛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出现泪斑现象。2
病毒性疾病感染
病毒喜冷,细菌喜热。冬季节环境温度偏低,加上消毒效果受到影响,导致病毒性疾病更加容易感染。而一些病原,如蓝耳病毒、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等感染猪只后,都会伴随着结膜充血、眼睑肿胀,分泌物增多而出现泪斑。3
萎缩性鼻炎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败血波氏杆菌感染引发的萎缩性鼻炎也容易出现泪斑增多,同时还会引起猪只鼻甲骨变形、流鼻血、打喷嚏,且这种泪斑呈现明显的“半月”形。4
霉菌毒素超标
泪斑增多说明母猪的解毒功能出现故障,而机体的解毒器官通常为肝脏。猪场实际生产中,一旦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标(如黄曲霉毒素),则会进入靶器官-肝脏,轻则会导致肝脏肿大,重则会导致其变形梗死,从而降低机体的解毒功能。5
滥用化学药物
冬季是疾病多发季节,部分猪场滥用药物(抗生素)对母猪进行长期保健,容易引起药物残留并损伤肝脏。同时,大量药物摄入还会影响母猪肠道菌群平衡,引起饲料转化率降低,导致有气体大量产生(氨气)和便秘增加(加重肝脏解毒负担)。猪场需做好哪些防控措施
1
环境控制
既要做好猪舍保温,还要协调通风换气。建议白天温度较高时段适当增加通风,减少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夜间开启换气小风机或预留几扇窗户换气。2
疾病防控
关于病毒性疾病防控,既要做好疫苗保健,还需要提高疾病感染阈值,如在疾病多发的窗口期环节做好保健,在饲料中添加蓝环清3kg/吨料,连用1-2周。3
毒素防控
猪场要加强原料或饲料存放和运输管理,控制环境湿度;加强饲料品质检查力度,要求每天喂料前检查饲料是否结块、发霉变质等;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霉毒清1-2kg/吨料。4
加强消毒
猪舍内粉尘过大会影响消毒效果,建议通过使用颗粒料、强化通风,石灰装袋吸潮等方式来降低舍内粉尘;加强环境消毒,2-3次/周,如用菲克宁或立保净按1:倍比例稀释后喷雾消毒。5
适时保健
摸清一些疾病发生的时间节点,并提前做好防控的保健方案才是最科学的。否则,滥用药物进行保健,既会增加猪场药品费用,还会影响猪群健康,得不偿失,可在饲料中添加蓝圆非凡2kg/吨料,连用1-2周。小结
造成母猪泪斑增多的原因很多,需要结合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相反,若不去重视,则会不断的侵蚀母猪的健康。
春季是万物复苏,蚊蝇滋生繁殖的季节,猪的附红体、弓形体等血液原虫病主要是通过蚊蝇叮咬传播而发病,所以防控血液原虫病也是春季防控的重点,不但保肝护肾,而且对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血液原虫病防治效果非常明显,突出的疗效分别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主要配料:蝉蜕、龙胆、生地黄、珍珠母、白头翁、甘草、仙鹤草、鸦胆子、柴胡、白芍、茵陈、白头翁等。产品特点:泻肝胆之火,清三焦湿热。对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血液原虫病,球虫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家畜:本品拌料kg,每日一次,连用5-7天。预防量减半。母猪经历漫长寒冬的洗礼,又长期缺乏运动和光照,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需要提升正气,增强免疫力,所以要提升正气,增强免疫力;三叶技术部根据以上理论,经过20余年临床反复验证总结的经典春季保健方案:气血壮+原虫清,每吨饲料各添加3kg,每月使用10-15天。
效果:A、新合作猪场试用该方案连续使用50天后,突出效果为:
母猪:眼屎泪斑明显消失、便秘明显减少、毛色光亮,产后发情明显提高(母猪断奶后90%以上3-5天发情)、配种率显著提高、死胎明显减少。
仔猪:出生后个体大且均匀,免疫水平高,抗体滴度整齐,无口蹄疫、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疾病;断奶后成活率和断奶后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8%以上。
B、长期使用保健方案能延长母猪使用年限,消除母猪亚健康症状,减少仔猪病毒性腹泻、圆环及伪狂犬等病毒病的发生,死胎少,仔猪成活率提高3%以上。突出效果为:
母猪:配合蓝圆非凡能有效净化蓝耳、圆环、伪狂犬、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每头母猪年出栏率提高2头以上;每月定期添加,无眼屎泪斑、无便秘、毛色光亮,产后发情及时、配种率高、无死胎。
仔猪:出生后个体大且均匀,免疫水平高,抗体滴度整齐,无口蹄疫、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疾病;断奶后成活率和断奶后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8%以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