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科普时间
胃肠炎,也被称为传染性腹泻,是胃肠道炎症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一些组合综合性腹泻、呕吐、腹痛,有时还会伴随着发烧,四肢无力,甚至严重会出现脱水的症状,一般持续两周左右。因为其传染性类似流感,虽然和感冒无关,但也被亲切地称为「肠胃感冒」。
医生在例行问诊后,会开一支最强效的止吐针缓解症状。同时为了排除肝肾功能引起的问题,医生会指示去抽了3管静脉血。
其实检查报告还有好多张……
白细胞高于参考值,不出所料,急性胃肠炎犯了。
医生只给了一瓶葡萄糖吊水,然后老老实实的去输液室吊着,折腾了几个小时症状终于缓解。
俗话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虽然症状消失了,可不代表就不会再犯,医生也交代如果不想吃头孢消炎药就必须开始好好养胃。
中医怎么说?
翻书翻了好多,终于找到一个关键词:「胃反」。
论曰脾与胃合,主腐熟水谷,今脾胃气虚,水谷不化,与停饮相击,胃中虚胀,其气逆上,食久反出,故名胃反也。
——《圣济总录》
下面来翻译一下几个重点:
脾与胃合,是脾和胃合作得很愉快????
腐熟水谷,是将饮食初步消化为食糜????
脾胃气虚,是脾胃不健康萎靡不振吧⊙ω⊙
停饮相击,是和腹中的水相互碰撞????
也就是说,如果脾和胃合作的很愉快,就可以将食物很好的消化吸收。而如果脾和胃萎靡不振,那么食物不被消化,和腹水相撞,就是胀气向上冒,食物也会吐出来,就是呕吐了。
当脾气虚弱的时候,或思虑过度、饮食不当、身体劳累和体内有湿邪都会损伤脾胃。
中医怎么养?
所以养胃关键在于脾胃咯!那如何养脾胃呢?
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周书》
提到养胃,我们知道:舍粥其谁!具体要说原因我只能归结到进化上了,谁让公元前年的中国人就开始吃了呢!吃了几千年的糯软香甜的粥中国人的胃一定最习惯!
什么粥其实也是有讲究的。
保养脾气多吃这些:大枣、山药、小米、糯米、高粱、扁豆、黄豆、菠菜、胡萝卜、土豆。如果自身感觉湿气大还可以加些红豆、薏米、茯苓等祛湿。
因此随机组合选粥:大枣、山药、百合、大米煮甜粥;菠菜、胡萝卜、大米煮咸粥。偶尔可以换换口味。
那哪些要少吃甚至不能吃呢?
要少吃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不要吃寒凉的东西、海产品,蟹、海带、牡蛎这些要和葱姜一起吃。另外,要少吃容易使人上火的辣椒、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
叨叨点别的
为什么「省酸增甘」可以养脾?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肾。」
肝在春季和阳气一起生发,看起来和脾胃没有什么关系啊。不过,在探索过程中,「肝木克脾土」引起了我的注意。
肝属木,脾属土,具体如何相克,实在无法理解,不过我相信就像水能灭火的道理是一样,肝木是可以克脾土的。
中医的五行学说确实有点意思,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来叙述关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禁止的,而是在不断的运动中维持平衡:
有生长、升发、条达作用的事物,归于木;
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归于火;
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归于土;
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归于金;
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归于水。
古人的智慧其实是远超现代人的吧。
肠胃炎的自我按摩
1、首先是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其次是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接下来是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中医推拿也来帮你
1、成人
患者先取坐位,用拇指平推下脊部二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约10分钟;继之掐揉脾俞、胃俞、足三里。再使患者俯卧,用掌摩腰部和荐部二侧,均5分钟,最后掐揉命门、肾俞、大肠俞、八胶等穴。若恶心、腹胀,按摩上腹部与脐周围,并取上脘、中脘、天枢、气海作掐揉。
2、小儿
捏脊。先以两手食指脊横压在小儿长强穴部,向上推,同时两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皮肤肌肉提起,交替向上推至大椎穴一次。如此推捏5~6次时,将腰椎和胸椎部肌肉用隐力提起7~8下,最后,再以两拇指从命门向肾俞左右推压。
另外,中医将胃肠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胃肠湿热型
症见起病急骤,呕吐吞酸,恶心频繁,腹痛阵作。泻下急迫(里急后重),便行不爽,便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主。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生甘草10克,金银花12克,茯苓10克,车前子12克(包煎),白扁豆9克,荷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气缓中;呕吐甚者,先吞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等消滞品。
寒湿阻滞型
症见患者呕吐清水,恶心频繁,腹泻水样便,腹痛肠鸣并伴有胃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治疗:以疏邪化浊,散寒除湿为主。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大腹皮9克,白芷9克,紫苏9克,半夏曲9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藿香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恶寒发热者可加荆芥、防风;头身疼痛者加羌活、独活;如有宿滞伴胸闷腹胀者,去白术,加神曲、鸡内金消食导滞。
食滞胃肠型
症见患者恶心厌食,得食欲甚,吐后发快,腹痛,泻下秽臭,急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疗:以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为主。药用保和丸加减:焦山楂15克,神曲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连翘6克,炒莱菔子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食滞甚而化热,大便泻而不爽者,可因势利导,用枳实导滞丸之类;若胃中积热呕吐者,可加竹茹、代赭石之类。
综上所述,是中医辩证治疗三种类型急性胃肠炎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