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小儿轮状病毒性感染进行探讨。
天气温温潮潮,各种病毒细菌也开始呈爆发式的增长,这对于肠胃功能尚不完全的宝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了,那么各位家长要注意,当你的宝宝出现发热、呕吐、持续腹泻、肠胃不适等症状时,家长们要引起重视了。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感染了轮状病毒。
那么,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它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肠道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轮状病毒每年在早春、秋冬季流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轮状病毒主要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中,尤其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
轮状病毒性肠胃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症状可持续3~9天,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轮状病毒的临床特点:
①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水样、蛋花样、有少许粘液。
②呕吐。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症状,多出现在病程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③发热。体温38~40℃,或持续低烧不退。
④起病急、常伴有感冒症状。咳嗽、鼻塞、流涕、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接下来我们看看,轮状病毒的小儿推拿调理手法。
①清补大肠。位置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次数10分钟。作用调解大肠功能,固肠涩便。
②逆揉腹。位置腹部,避开中脘(胃部)。次数5分钟。作用降逆止泻。
③上推七节骨。位置尾椎骨端至第四腰椎成一直线。次数次。作用温阳止泻。
④揉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次数30-60次。作用调整大肠功能,具有升提作用。
⑤下推天柱骨。位置后风府穴至大椎成一直线。次数次。作用清热、止吐。
⑥清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次数5分钟。作用清热泻火,退烧。
以上这六个穴位的推拿操作方法。就是我们在家里进行小儿轮状病毒性肠胃炎的调理手法。当然,如果各位家长带孩子去推拿店的时候,根据孩子不同的病症,推拿技师可能还会添加一些辅助的穴位。但是妈妈们在家里操作,只需要学会这六个穴位的操作,基本上就可以在家中进行推拿调理了。
对于轮状病毒感染的孩子,家庭后期的注意事项和护理非常的重要,下面就来看一看轮状病毒感染的注意事项。
①警惕体温升高。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且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这常见于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有些病原体引起的腹泻不发烧,甚至还略低于正常体温,需要警惕的是,腹泻时或早于腹泻出现的高烧(39℃以上),这是细菌毒素中毒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②警惕精神萎靡。一般轻症腹泻的患儿,是不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的,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③警惕血水样便。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粘液,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孩子腹泻时,如果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每次便量较少,却坐在便盆不愿起来,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肠弯曲性腹泻或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应立即就医。
④警惕脱水。如果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医院进行静脉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轮状病毒患儿的家庭护理。
-注意充分休息,温度适中,通风良好。
-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清淡易消化。
-多饮水,家长注意观察,如出现脱水症状应及医院进行静脉注射。
-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应严密观察患儿体温情况及早给予处理,必要时应用退烧镇静药物。
-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
-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应暂停乳类喂养,可用米汤、豆制代用品或发酵奶等,待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应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要求家长更换尿布或喂食时一定要洗手。
-所有进口的玩具、餐具全部进行消毒。
轮状病毒腹泻其实并不可怕,家长们要及时的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做好家庭的监督和护理。一般轮状病毒的病程不会超过九天,如果我们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再加上刚才分享的小儿推拿的手法,应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赶走这个病毒,让宝宝恢复身体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