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炎热,提醒大家出门前做好一切防晒防暑措施,注意室内外温度的调节,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气象学将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天气热时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能够有效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中暑的症状及急救方法
1、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
2、出现中暑后急救措施
(1)迅速将中暑患者移至凉快通风处。
(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3)给患者和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
(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重点擦拭双侧腋窝和腹股沟)帮助散热。
(5)重医院急救。
幼儿防暑小知识
针对夏天的特点如何安排好饮食与营养,以下“三要”守则,家长应时刻牢记:
1、要多喝白开水
尽量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记得喝。一次性大量进水,会淡化胃酸,不利消化食物和杀菌。补水宜少量多次。孩子不宜多喝饮料,否则易患胃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
2、要口味清淡,兼顾营养
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种花色粥,比如绿豆粥、红枣粥,容易入口又有营养,比白粥更能激发食欲。避免给孩子吃口味过重、太油腻的菜肴。
3、要保证食物新鲜清洁
夏天食物特别容易变质,所以最好即买即烧即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孩子的肠胃道。
4、保证孩子的夏季睡眠
夏季最好盖毛巾被。记住不要因为炎热而将孩子全身脱光睡觉,“裸睡”易使孩子腹部着凉。孩子的胃肠平滑肌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受凉而株连小肠,引起以肚脐周围为主的阵发性疼痛,并发生腹泻。故天气再炎热,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保证睡眠时间,不同年龄的孩子除了夜间平均要睡9~10小时外,3~6岁孩子还应每天午睡2~3小时。空调不要开过夜,室内最好用自然风降温。空调不宜调过低,控制在27~28度,比室外低5~6摄氏度为宜。
中暑后应该怎么做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记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使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夏日炎炎,高温袭来,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