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湿热当令
看中医教你如何消暑宁心
祛湿健脾
传承中医文化
用心服务大众健康
二十四节气--小暑
初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壁。
三候,鹰始挚。
小暑节气当前是炎炎夏日,暑热蒸腾,俗语称之为“桑拿天”,此时天气湿热难耐,此时动则汗出如雨,静则烦热扰心,可谓最难将息。如平素体质湿热较重的人们更会容易觉得困倦乏力,整天提不起精神,头晕,心烦,失眠,多梦,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面对暑天湿热,我们可以选择避暑,除避暑外我们中医理论还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更舒适地顺利度过小暑节气,让我们顺应自然、身体安康。这也是中医瑰宝的强大魅力之一。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为自然界的六气之一。暑湿偏盛是小暑时期的气候特点,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祛湿健脾。
饮食调养
小暑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素少荤,少食辛辣油腻之品。素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山竹、桃子为好;豆类可食用绿豆、扁豆、赤小豆等,茶类可选择饮用花茶、绿茶、白茶、生普等。此类素食多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祛湿健脾的功效。
此季节天气湿热,出汗较多,对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结合节气特点加以调护,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见病的侵袭。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中暑。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应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必要时吸氧。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人们要注意饮食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情绪调养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保持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言:“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无厌”是伴随我们度过暑热的最好法宝,没有分别,不去排斥,自然而然,心静自然清凉。此季节可多听舒畅放松的音乐使心中苦闷郁结散开,宁心安神。
“春夏养阳”与三伏天灸
小暑季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贪吃寒凉冰冻食物,其实这是违反中医所主张的“春夏养阳”养生原则的。贪吃寒凉冰冻食物容易导致阳气耗伤,阴寒内伏,出现咳喘、抵抗力下降、疲倦乏力、腹泻、结节肿物、颈椎腰椎等痛症。尤其小儿体质娇嫩,更应注意少吃冰冻寒凉食物,否则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咳嗽等症状。
三伏天灸疗法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三伏灸既可以除去刚刚感受的寒湿之邪,也可以去除体内久伏的寒湿之邪,从而改善体质,恢复健康,起到扶正祛邪、增强体质作用。此季节行三伏天灸疗法对大人小孩身体调养尤为重要。
医院年三伏天灸贴敷时间
初伏:年7月11日(周日)
中伏:年7月21日(周三)
中伏加强:年7月31日(周六)
末伏:年8月10日(周二)
末伏加强:年8月20日(周五)
(贴敷疗程: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
一伏30元(免诊金挂号费)
一次性开满五伏共元
(即四送一)
另初伏当日(年7月11日)现场开展中医特色文化免费体验活动:中医专家现场科普、中医专家免费中医体质辨析、养生膳食指导、冬病夏治中医特色文化现场展示(艾灸、拔火罐、耳穴按摩)、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养生保健法教学等。
以医会友一期一会欢迎留言中医康复科中医师简介
梁泽平硕士研究生
康复科副主任
专长:致力于研究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疾病),落枕、肌肉劳损等。师从李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吕英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胡小英教授、医院吴山教授等名家,擅长运用中医药调理体质并治疗内妇儿科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咳喘,便秘,失眠,痛经,乳腺增生,青春痘等。
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