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要面临暑热的考验。多变的气候、湿热的空气为病菌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人体的消耗增加使抵抗力减弱,季节性疾病也随之上身。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夏季病和防治方法。
——夏天天气炎热,是外界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很快,阳气朝外发散,阴气留在体内,气血运行比较旺盛。但因为外界阳气也很旺盛,人体阳气发散受阻,所以人在夏天总是感觉特别累,干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情绪不稳定,食欲不振,女性尤其突出。当人处在空调房内、老吃冰凉食品,或者睡凉席、穿凉鞋、洗“凉澡”,会导致“夏季病”缠身,出现亚健康状况。
——《黄帝内经》中描述夏季特点:“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夏天是大地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此时,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地旺盛起来。《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小编首先要提醒的就是当心肠胃病趁虚而入。从疾病的表现上划分,夏季易发的肠道疾病主要就是痢疾。痢疾俗称腹泻或拉肚子,表现为大便糖稀,便意频仍,次数增多,一日可多次大便,并伴有腹部疼痛,感觉不适,乏力虚弱。痢疾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细菌性痢疾,二是肠道功能障碍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也简称为菌痢,是由于致病细菌感染引起的痢疾,多数是由肠道的大肠杆菌引起。引起菌痢的原因多与饮食卫生有关,特别是在夏季,清洗不干净、腐烂变质以及细菌污染的食物可以引起菌痢,严重的会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肠道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痢疾也是夏季常见疾病,这种痢疾可能没有肠道细菌感染,但仍然可以出现严重的腹泻。
——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痢疾多与饮食不当、冷热刺激、食物中毒等因素有关。也与中暑等夏季疾病密切相关。
——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大家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为了解暑,很多人会吃生冷的食物,殊不知,这样做对胃部的伤害很大,肠胃病也就容易趁虚而入。
——预防细菌性痢疾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涤消毒工作。另外,要少吃油腻、多吃清淡食物,不要吃隔夜菜,打开的水果,如西瓜尽量要一次吃完或用保鲜膜将其封好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即使放到冰箱里,时间最好也别超24小时。
——热伤风、热感冒也是夏季常见的疾病。所谓热感冒或是热伤风,实际上是中暑的一种表现,夏天许多人为图凉快,喜欢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冲冷水澡,睡觉、工作都长时间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夏季许多人食欲减退,运动减少,抵抗力下降,这些都容易引起夏季感冒。
——高温会消耗大量的体液,注意多喝白开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毫升至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再有,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起码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入眠。如果晚上睡得不好,可以中午小睡一会儿。此外,膳食一定要合理,可以多吃一些像番茄、黄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还有就是避免忽冷忽热,避免大量出汗。
——还有一种夏季病叫“热中风”。每当炎炎夏日,中风病人就会剧增,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中风的两个高峰期,一个是零度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0度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发生的中风俗称“热中风”。
——夏季气温高,人体会大量排汗,丧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时补充,容易造成“脱水”,“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无异于“火上浇油”。
——在预防方面,首先是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要常饮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兆,这些症状明显时,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苦瓜、皮蛋、莲子等。“保驾”药物更要有备无患。
——夏季还有一种高发于儿童的肠道传染病就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或者疱疹,少数患儿会并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甚至导致死亡。除了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外,患者说话、打喷嚏、咳嗽等都可以传播该病。另外集体生活中使用共用的玩具、餐具、密切接触都可能造成疾病传播。5-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间,家长要尽量减少带儿童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护理、接触儿童前,注意洗净双手;儿童的衣被要勤晾晒;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婴儿的奶瓶使用前后要洗净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如果出现手足口病例,患儿使用过的玩具物品要进行清洗消毒,防止感染他人。
——接下来小编要说的是最常见的中暑。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能出现障碍而发生的一种综合征。据专家介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中,当周围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以辐射方式为主;当周围温度高于体温或接近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但是蒸发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很大,湿度越大,出汗就越少。因此,处在高热、高湿、低风速状况下,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会失调,极易导致一系列不适反应而中暑。
——我们遇到高温中暑的人时,要立即将病人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采取降温措施;对昏迷病人,要进行紧急抢救,采取掐人中的办法促进苏醒,用温水擦洗身体,及时补充水分。有条件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中药如藿香正气水(丸、胶囊),十滴水,六一散,人丹等,外用的如风油精,清凉油等。对于中医院治疗。
——在个人预防中暑时,我们要做到:
1、勤洗澡,促进皮肤散热,保持皮肤清洁;
2、多饮水,及时补充体内水分,避免脱水;
3、补充盐分,尤其对于大量出汗的人员,要及时补充盐分,必要时引用含盐的水,以免钠的大量丢失;
4.注意降温,包括乘凉、洗澡,但吹风需要避免长时间大风量直吹;
5.注意通风,要保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在密闭的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
6.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使用药物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中暑的效果,如外用的清凉油、风油精等。
——最后小编要讲的是皮肤病。夏季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我们的皮肤,引起皮肤癣病。最常见的皮肤癣病有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季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这与排汗量大有关。如果出汗后,不及时清洗,真菌会在皮肤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皮肤。
——对于婴幼儿来说,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病就是痱子,痱子是婴幼儿常见夏季皮肤病,是汗液堵塞汗孔导致的皮肤异常。好发于颈部、前胸、后背、腋下,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周围皮肤发红,处理不当易继发感染。
——不管是成人的夏季皮肤病还是婴幼儿的痱子,都是由于出汗多,不能及时清洗,保持干燥所致,因此,预防此类皮肤病最关键的还是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大人和孩子都要勤洗澡,出汗的衣服要及时更换,成人可选择一些质地清爽、透气的衣服和袜子,生活用具尽量分开使用。婴幼儿可以适当开点空调,涂擦痱子粉。
——最后小编要提醒的是大暑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是大暑期间养生关键点。特别是心脏病、高血压的市民,要特别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减少情绪的波动,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今天要推荐的是夏季健康解暑促消化汤煲——排骨杂菜汤。
食材:排骨3根、冬瓜小半个、南瓜小半块、莴笋半根、白萝卜小半根
1、排骨泡去血水洗净,锅中烧开水倒入排骨焯一下,焯时倒入适量料酒和姜汁去腥。
2、冬瓜、莴笋、白萝卜、南瓜洗净去皮切块,锅中烧开水,倒入所有蔬菜块焯至断生。
3、炒锅少许油烧热,放入葱段、姜汁、几滴生抽爆香,倒入排骨翻炒,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炖1小时,可加入适量八角。
4、1小时后捞出八角和葱段,加入蔬菜块,放入少许盐、鸡精继续焖煮10分钟即可。
5、根据个人喜好撒入葱花、香菜,淋入香油。
————千金方小编天南星
欢迎大家订阅千金方博导工作室订阅号,本订阅号将定期推出不同专题,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分享人气药膳美食,传播健康养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