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中医养生即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节气时令养生,是中医养生中重要的一环。人生活于天地间,就像鱼生活在水中,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间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节气养生就是随着四时气候变化,寒热温良,做出适当的调整,在不同的节气针对性的做最适合的养生项目,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之二十二冬至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如何养生冬季是健康“储蓄”的最好季节。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在这时只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才能健康长寿。御寒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养藏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配合养肾硒壳聚糖,更助于藏精于肾。
补阳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补养阳气,此时做元气灸:补气、扶阳、潜阳。顺应天时,配合元气灸及独有的灸穴,效果甚佳!
益阴《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足量补充益生菌-长寿君,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饮食冬至养生并不是仅有吃这一种方式。对长期熬夜的人来说,补充睡眠也是一种补;对缺乏锻炼的人来说,冬季适度的运动也是一种补……那么冬至到底应该怎么进补?|冬至?进补|
▼
冬至时节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主要分为食补和药补。
1
食补
吃温补性的食物,如羊肉等肉类,还要多吃一些益肾类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抵抗寒冷,且能润肺生津。
冬至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
2
药补
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
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药补要注意要因人、因时、因地,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只要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会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
总之,大家还应根据自身状况来进行养生保健。
三九灸“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后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
三九天,作为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时下易患各类慢性呼吸道疾病、肠胃病、关节退行性病变、面瘫等。
这些疾病从中医辨证分型来说多属虚寒,所谓“虚者补之,寒者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效果良好。
三九天时,由于气候的原因,人们缺乏运动,以及“寒主收引”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这个时候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补益气血,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抗寒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九灸”的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痛、厌食、消化不良。3、运动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4、免疫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年三九灸艾灸时间:引九:年12月12日—12月20日(9天)
一九:年12月21日—12月29日(9天)
二九:年12月30日—1月7日(9天)
三九:年1月8日—1月16日(9天)
加强灸:年1月17日—1月25日(9天)
温馨提醒:接受三九灸治疗后,要忌食辛辣发物,尤其是海鲜,否则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百信美苑健康养生荘园一个让美丽健康永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