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集锦张继明教授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问答集锦:张继明教授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近日,中科白癜风医院肝病研究室主任、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否治愈」这一主题为大家解疑答惑,现整理出部分问答,共大家借鉴参考。

问答一

站友提问:教授你好,规律全程注射乙肝疫苗2次,为何没有抗体

张继明教授答:

目前国内使用大多数是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大部分人群注射后都会产生抗体,从而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仍有部分(3)人群注射后由于免疫应答迟缓未产生抗体。

根据你提出的信息,你还需要注射1针乙肝疫苗,建议在第3针疫苗注射后1~2月再查一次乙肝表面抗体。也可第3次注射疫苗加大剂量,如果原来注射的2次是每次10微克的话,建议第三次注射20微克/支/次;如果原来注射的是20微克/支/次,第三次注射60微克/支/次。

问答二

站友提问:张教授,您好!想请您讲讲治疗性乙肝疫苗的进展,其距离临床还有多远?临床上有一种说法,要根据患者免疫状态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那么对于临床医生,观察慢乙肝患者的免疫状态主要看哪些临床指标?谢谢!

张继明教授答:

乙肝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仍在进行当中,何时上市,尚无确切日期。

现阶段临床上还缺少商业化的评估免疫状态的指标,目前还是看转氨酶水平,核心抗体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核心抗体水平高者往往提示已经进入免疫清除期)。

问答三

站友提问:张教授您好,看了一些文献,有人提出将cccDNA检测作为慢性乙肝治疗效果的金标准,想请教一下您对这个观点您怎么看?对于目前的临床应用有些什么困难?谢谢!

张继明教授答:

目前疗效考核的最主要指标还是HBVDNA,是否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是否发生HBsA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再加上转氨酶的复常。cccDNA不太可能作为临床评估疗效的指标,主要限制因素是需要肝穿刺以及缺少商业化试剂盒。

问答四

站友提问:张教授好,一青年女性,女23岁。大三阳,转氨酶正常,病毒载量10^5。未治疗,目前尚无明显症状。请问她下一步有没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打算生育的话,需不需要先抗病毒?谢谢

张继明教授答:

根据提供的病史资料看,该患者可能处于免疫耐受期,目前尚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可以生育。怀孕期间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需根据病毒载量而定。高载量者需要采取抗病毒措施,以阻断母婴传播。

问答五

站友提问:20I5年乙肝指南说抗病毒是关键,请问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肝硬化的临床指标(不作肝穿的情况下)?如何据指标灵活应用抗炎保肝、抗纤维化、阻止向肝癌转变的进程。

张继明教授答: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根据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可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hl/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