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在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占比分别为17.9%、12.2%以及10.5%。胃、结肠、直肠都属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在人体中负责摄取和转换食物的营养成分,并运输到身体各个器官。即便我们休息了,消化系统也在继续工作。生活和饮食方式的不同,对消化系统及其功能有不同的影响。
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的官方期刊发表了一项探究中国胃肠肿瘤发病率与生活方式的研究,生活方式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对居民胃肠肿瘤的影响一直在增加,且未来该趋势将继续增加。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那么到年,中国胃肠肿瘤的发生率将降低一半。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胃肠肿瘤的发生呢?
第一:吸烟
香烟中的焦油会造成胃部毛细血管出现收缩、痉挛,造成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下降,容易受到胃酸以及幽门螺杆菌的侵蚀,导致胃黏膜出现红肿、溃疡、糜烂等症状,出现一些肠胃疾病,如果长期的抽烟,还可能会导致肠胃出现癌变。
第二:果蔬摄入量低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果蔬摄入过少在全球造成约19%的胃肠道癌症,31%的缺血性心脏病和11%的中风。水果、蔬菜中富含丰富的天然营养素,对维护日常健康、预防慢性病很有益处,其中,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功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尤其对容易面临便秘困扰的女性族群十分有益。
第三:红肉、加工肉摄入量高
红肉是指牛肉、猪肉、羊肉等肉类,加工肉指风干、腌制、发酵、熏烤或其他处理方式,用于提高口感和延长储存期的任何肉类。主要有香肠、腊肠、火腿、肉罐头等。红肉中含有血红素,血红素会引起致癌物质的产生,破坏肠壁,引起肠癌。加工肉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体内容易形成致癌物质。
第四:肥胖
肥胖将是未来几年胃肠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的转变是中国居民肥胖的两个主要原因。吃得更多,运动更少是现代人的“通病”。
第五:饮酒
酒中含有的酒精成分较高,长期过量饮酒,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易损伤肠道黏膜,增加肠道慢性炎症的风险;也会影响到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易增加患消化道疾病的风险,如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肠道炎症等;如肠道长期与酒精接触,易对肠黏膜造成腐蚀,增加肠穿孔和出血的风险,若出现了出血的情况,不仅会造成剧烈腹痛,还可危及生命。
以上就是胃肠疾病高发的原因,你都了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