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疾控中心最新提示

<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健康提示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主要污染贝类、水果、蔬菜和饮用水,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其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2天,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而且其病毒流行株的变异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诺如病毒的免疫保护力可持续6-24个月,即使近期曾感染过诺如病毒,同一个体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发生人际传播的途径包括:

1.粪—口途径,包括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触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

2.食源性传播,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或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而传播。

3.水源性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饮用水源被污染导致。

诺如病毒胃肠炎如何治疗?

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治疗。

个人和家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酒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托幼机构和学校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等工作;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辖区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2)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提供安全饮用水,做好饮用水管理,对饮用水供水管网的破损、渗漏情况等进行排查,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注意生熟分开,彻底煮熟煮透。

(3)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托幼机构和学校对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4)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对校区/园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定期清洁与通风,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

(5)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规范处理。重点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6)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egx.com/wcyzz/25822.html